人體一天排出水分2.5公升 冬季也需補水
一般來說, 冬季氣候乾燥, 所以不有意識地補充水分會導致體內缺水。 人們一般在夏天出汗多也容易口幹, 所以相應地喝的水也較多。 但是冬天即不出汗也不容易口幹, 久而久之體內就會嚴重缺水, 也就給病毒入侵製造了機會, 這就是人們在冬季更容易患上流感的原因。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玉置淳教授指出:“感冒和流感病毒具有在低溫下繁殖的特點。 還有就是體內水分的缺失。 病毒通過口鼻入侵體內時, 分佈於支氣管粘膜上的線毛會把病毒攔住, 並排出體外。 但線毛在支氣管內部濕度達到100%時才能發揮最大防禦能力。
人們在正常情況下一天排出的水分量約為2.5公升, 因此有必要通過飲食補充相當的水分, 讓支氣管線毛在抗病毒前線發揮最大的能力。
慢性缺水危害大
生理學研究表明, 中老年人最容易發生體內慢性缺水。 這是因為人過中年後血漿腎素和腎上腺素水準呈進行性下降、心鈉素分泌增加, 從而導致體內的鈉離子不斷丟失, 使人體對失水的口渴反應減弱, 平時飲水不足, 而導致慢性脫水。 長期慢性脫水可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 甚至直接威脅生命。
白內障:人眼內的液體含量較高, 在機體缺水時會發生生化改變, 引起眼晶狀體蛋白變性, 最終造成晶體混濁而致視力下降。 資料表明, 以往曾發生一次急性脫水的老年人,
心律失常:通過血液動力學監測, 當血容量明顯降低時, 可誘發心房顫動, 出現胸悶、心悸、頭昏、乏力等現象。 臨床醫生對這類病人曾採取電擊複律, 結果無效, 而迅速靜脈補液擴容後能立即恢復竇性心律。 可見, 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禍根之一。
腦血栓形成:血液粘稠度過高是引起腦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血液粘稠度過高除了與血脂異常引起“血渾”外,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缺水。 其中, 夜間失水最為嚴重, 可使血小板凝聚力和粘附力加強, 因而清晨是腦血栓的發病高峰。
有害物質蓄積:慢性缺水, 不僅可以使尿量減少,
因此, 人過中年應特別注意補充水分。 無論春夏秋冬, 應保持體內有足夠的水分。 專家們認為, 水的攝入既要適量, 更要適時, 一般來講, 少量多次飲水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