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鷃不木處, 可謂安寧自如矣。 《莊子》所謂騰躍不過數切, 下翔蓬篙之間者也。 鷃, 候鳥也。 常晨鳴如雞, 趨民收麥, 行者以為候。
2.《春秋運鬥樞》雲:立春雨水鶉鵪鳴是矣。 鵪與鶉兩物也, 形狀相似, 俱黑色, 但無斑者為鵪也。 今人總以鵪鶉名之。 (性味以下出《綱目》)
【拼音名】Yàn
【英文名】Button quail
【別名】鳸、老雇、老扈、鴳雀、鷃雀、籬鷃、田雞、水雞、水鵪鶉、三斑鶉、黃地悶子、三爪爬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三趾鶉科動物黃腳三趾鶉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rnix tamki(Blyth)
採收和儲藏:捕捉後, 去除羽毛, 剖腹去內臟, 鮮用。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主諸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 1只。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