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7種情況加重便秘症狀 推薦中醫治療便秘偏方

女性便秘發生率比男性高3倍。 嚴重的便秘不僅讓人感到不適, 還會導致結腸阻塞(頑固性便秘), 下面總結了會加重便秘的7種不良習慣。

七個習慣加重便秘

1.吃加工食品

這類食品中脂肪含量較高, 容易減慢消化速度, 導致便秘。 加工食物中含有大量果聚糖, 它會破壞人體的自然消化過程。 果聚糖存在於麵包、麵條和餅乾之中, 它與腹脹、便秘、腹瀉和排氣量增多等胃腸道症狀有關。

2.飲酒或咖啡

飲用過量的酒精或咖啡會導致身體脫水, 妨礙胃腸道的正常蠕動。 飲酒會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導致多尿、脫水, 加重便秘。 咖啡因是一種興奮劑, 也容易加重便秘。

3.食用大量乳製品

乳製品中乳糖含量較高, 對有些人來說較難消化吸收。 便秘者若食用過多的乳製品, 如牛奶、霜淇淋和奶油等, 只會加重腹脹。

4.不鍛煉

體力活動少是便秘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

可能與腸道運動和腸道血流量減少有關。 因此, 便秘患者要增加運動量。 運動會增加流向消化道等身體重要器官的血流量, 還有助於提高代謝功能。

5.過量補鐵、補鈣

鐵和鈣會影響胃腸道的收縮功能, 造成便秘。 除非確實缺乏這兩種營養物質, 不建議便秘者服用含鐵、鈣的營養品。

6.吃止痛藥

有些止痛藥如布洛芬和萘普生等也可能導致便秘。 不妨停用這些藥, 改服不會引起便秘的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 無論服用什麼藥物, 都應事先徵求醫生的意見。

7.依賴瀉藥

便秘者過度依賴止瀉藥弊大於利。 身體會對瀉藥形成依賴性, 長期服用後導致結腸喪失自主收縮能力, 還可引起電解質失衡、癲癇發作、心律失常和肌肉疼痛等。 應按照藥品說明書上的劑量服用, 任何一種瀉藥服用時間不要超過2周;必要時交替服用不同類型的瀉藥(如滲透性瀉藥和膳食纖維)。

中醫治療便秘的偏方

1、取生甘草2克, 用15~20毫升開水沖泡服用。 每日1劑。 本法專治嬰幼兒便秘, 效果滿意, 一般用藥7~15天即可防止復發。

2、膨大海5枚, 放在茶杯或碗裡, 用沸水約150毫升沖泡15分鐘, 待其發大後, 少量分次頻頗飲服, 並且將漲大的膨大海也慢慢吃下, 膨大海的核仁勿吃, 一般飲服1天大便即可通暢。

3、大黃5-10克, 研為粉末, 用醋調為稀糊狀, 置傷濕止痛膏中心, 貼雙足心湧泉穴,

10-15小時後取下, 一般用藥一次即見效。 可清熱消積, 導滯通便。

4、芒硝5克, 研為細末, 置傷濕止痛膏中央, 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處, 每日一換, 連續3-5天。 可清熱導滯。

5、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 將二藥擇淨, 研為細末, 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十克, 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 外敷于患兒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 敷料包紮, 膠布固定, 每日一換, 連續3—5天。 可清熱導滯, 消積化食。

6、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 擇淨研為細末, 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 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 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 包紮固定, 每日一換, 連續3—5天。 可清熱導滯, 消積化食。

7、連須蔥頭5個, 生薑1塊, 食鹽9克, 豆豉10粒。 上藥共搗成餅狀, 烘熱後貼臍上, 膠布固定,

良久大便可通。 如不通, 可再敷。

8、將一把蔥搗碎拌成餅狀, 貼在肚臍中, 用熱水袋裝開水熨蔥餅。 注意不要造成燙傷。

9、左手拇指用勁按右手掌心數回, 捏大拇指到小指, 從指根到指端, 一段段捏上再捏下數個來回, 每指捏完再重捺掌心, 再換右手按左手。 眼睛閉著, 全神貫注做手指操。 堅持半年可見效。

10、兩手中指按壓兩側迎香穴(鼻孔兩側凹陷處)5-10分鐘, 出現酸痛為止, 可刺激大腸, 治便秘和大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