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膳食篇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立秋一到, 氣候雖然早晚涼爽, 但仍有秋老虎肆虐, 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原則。

進入秋季, 燥氣過盛, 與風相合形成風燥之邪, 燥邪為病的主要特點是:一是易傷肺, 因肺喜清肅濡潤, 主呼吸與大氣相通, 外合皮毛, 故外界燥邪極易傷肺和肺所主之地。 二是燥盛則幹, 燥邪耗傷津液, 人體會出現一派乾涸之象, 如鼻幹、咽幹、口幹、舌幹、皮膚乾燥皺裂, 大便乾燥、艱澀等等。 故應遵循 “秋季養陰”的法則, 選擇滋陰潤燥、滋補潤肺、清熱降火的膳食。 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蘿蔔、橄欖、梨、甘蔗、飴糖等。 此時進補十分必要。

根據秋季的氣候特點和易生疾病, 向諸君推薦幾種方便、經濟的藥膳。

(一)粥類

l、薏苡仁粥。 取薏苡仁30~60克, 粳米100克。 將薏苡仁與粳米同放入鍋中, 水煮, 熬成粥即可。

此方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除痹。 適用於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之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瀉泄、濕阻經絡引起的四肢拘急、風濕痹痛, 濕熱壅滯之肺癰、腸癰等症。

2、核桃粥。 取核桃肉1 5克, 粳米100克。 將粳米洗淨, 與核桃肉一同放入鍋內, 加白糖適量、加水適量, 置武火上燒沸, 轉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 此方具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之功效。 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萎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3、麥門冬粥。 取麥門冬1 5~30克, 粳米100~200克。 冰糖適量。 先將麥門冬用水煎, 去渣留汁, 再將粳米放入汁中。 煮成粥, 加適量冰糖即可。 此方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適用于肺陰不足之乾咳燥咳、勞嗽咯血、胃陰不足之口幹、口渴,

及心煩失眠、陰虛有熱、身熱夜甚等。

(二)羹類

1、鴨蛋銀耳羹。 取鴨蛋一個, 銀耳10克, 冰糖適量。 先將銀耳泡軟, 用水熬煮至軟熟, 鴨蛋打至碗內調勻, 然後倒入銀耳羹內, 加入適量冰糖, 鴨蛋煮熟即成。 此方滋陰潤肺。 適用於肺熱咳嗽、久咳、咽炎、咽幹痛、口渴、大便幹結等。

2、蓮子芝麻羹。 取蓮子肉20克, 芝麻1 5克, 白糖適量。 先將芝麻炒香, 研成細末, 蓮子加水煮1小時左右, 再加入芝麻細末、白糖, 再煮幾分鐘即可。 此方補五臟、強肝腎、清心安神。 適用於肝腎不足的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頭髮早白、肺陰虛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症, 脾胃陰虛的大便於結, 還可用於心腎不交或心腎兩虛之失眠、心悸、遺精、尿頻、白濁、帶下、脾虛瀉泄等症。

(三)燉品

l、百宴南瓜。 取嫩南瓜一個,

五花肉250克, 粉絲少許, 雞蛋1-2個, 薑、蔥、味精、鹽等調味品適量, 高湯一碗。 先將南瓜洗淨, 從有蒂的地方切去一個蓋, 挖去中間的瓜瓤待用, 五花肉剁碎, 粉絲用溫水泡軟後, 切成小段, 然後將五花肉、粉絲、薑末、蔥花、鹽、味精等攪在一起, 加入適量高湯打入雞蛋, 攪勻成肉餡, 將肉餡放入南瓜內, 將蓋蓋上, 放入一大盤內, 隔水用大火燉3~4小時即可。 此方補中益氣止咳、清熱解毒。 適用於脾胃氣虛之納呆、消化不良、腹脹、體虛咳喘等症。

2、山藥百合燉兔肉。 取淮山藥、百合各30克, 兔肉 200~300克, 生薑、鹽等調味品適量。 先將兔肉洗淨, 切成小塊, 然後與淮山藥、百合及適量調味品同放入燉盅內, 隔水燉 1小時即可。 此方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腎固精、潤腸通便。

適用於因肺脾腎不足引起的久瀉久痢, 尿頻, 食少便溏, 肺熱咳嗽, 虛勞咳嗽, 慢性氣管炎, 及老年性糖尿病, 婦女更年期綜合征。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 壞其真矣。 ”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 告誡人們, 順應四時養生要知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但進補不可亂補, 應特別注意: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 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 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 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 否則適得其反, 會傷害身體。 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 但起碼應把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

偏寒者畏寒喜熱, 手足不溫, 口淡涎多, 大便溏, 小便清長, 舌質淡脈沉細。 偏熱者, 則手足心熱, 口幹, 口苦, 口臭,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舌質紅, 脈數。 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 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費用過量都有害。 認為“多吃補藥, 有病治病, 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 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 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 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 餐餐大油膩, 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 需及時排出, 而生活節奏的加快, 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 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 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轉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個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

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恒“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轉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個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補不變,一補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