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養生要掌握最佳節奏
平日生活節奏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狀況, 應學會快慢有節, 張弛有度。 有關醫學研究表明, 呼吸、喝水、吃飯和走路等行為都有最佳節奏。
吃飯要慢太快易得癌
當你狼吞虎嚥地吃完一餐飯後, 是否意識到:癌細胞正躲過唾液這第一道健康衛士, 乘虛而入。
據統計, 40%的癌症與食物中的亞硝酸類化合物、化學合成劑等致癌物質有關。 而唾液在阻擊這些壞物質的過程中, 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咀嚼可促進唾液分泌。 然而一項統計顯示, 現代人吃飯太快, 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 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
【最佳節奏】一口飯嚼20次。 一口飯最好嚼20次以上, 才能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 幫助食物消化。 細嚼慢嚥可增加唾液的分泌量, 讓它與食物充分混合, 增進營養的消化吸收。 此外, 吃飯慢還能解毒。 高溫油炸、燒烤食物中產生的致癌物苯並芘等,
呼吸要慢太快很傷肺
靜下心來, 對著手錶, 測一下自己的呼吸, 一呼一吸為一個週期。 看看一分鐘有多少次, 一個週期用了多少秒?
健康成年人每分鐘呼吸10—14次, 如果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20次, 氧氣不能被釋放到肌肉及器官, 就會出現指尖和嘴唇刺痛、心悸、疲勞、注意力無法集中、肌肉痙攣及腸易激綜合征等問題。 一般來說, 壓力大、頸痛、背痛、受到情感打擊或手術等都會增加呼吸急促幾率。 呼吸太快容易引發肺病, 或者哮喘和支氣管炎。
【最佳節奏】一呼一吸用6.4秒。 研究發現,
喝水要慢太快傷心臟
喝水似乎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
這是因為, 喝水太快, 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 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 對老人或心臟不好的人來說, 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 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喝水時應特別注意喝的頻率和量。 特別是洗完熱水澡後, 身體受熱, 血管擴張, 血流量增加, 心臟跳動也會比平時快些, 不應大量喝水或喝得太快。 運動過後, 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飲水。 因為這時胃腸血管處於收縮狀態, 需要一個恢復過程, 立即大量飲水會導致肚子發脹, 影響消化。
【最佳節奏】跟著心跳喝。 合理的喝水方式是, 每次100—150毫升, 間隔為20—30分鐘, 這樣才能使心臟有規律、平穩地吸收進入體內的水分。 運動後最好過幾分鐘,
走路要快快走提高免疫力
生活中, 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要按下“慢進鍵”, 有些動作快點反而更好。 走路速度和身體機能是相輔相成的。 一般來說, 走得快的人, 心臟、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機能都比常人強, 平衡能力、協調能力也比較好, 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意外事故的防範能力自然更佳;反過來說, 長期有規律地快走, 也能提高人體各方面生理機能。
【最佳節奏】每分鐘120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