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一種可預測H7N9致命程度的人體蛋白
中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存在人體血漿中的一種蛋白“血管緊張素II”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關, “血管緊張素II”指標越高, 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這項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 於北京時間5月6日發表于《自然·通訊》雜誌。 這也是科學家首次發現並報導單個蛋白與H7N9禽流感疾病之間的相關性。
“血管緊張素II”存在於人體血漿、血管壁、心臟、腎臟等組織中, 主要功能是調節機體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同時與急性肺損傷的發生、發展關係密切。
研究團隊收集了杭州、上海、南京三地的47例H7N9禽流感確診患者的血漿, 經過對“血管緊張素II”以及病毒載量的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 H7N9禽流感病重患者血漿中的“血管緊張素II”顯著高於對照組, 且“血管緊張素II”水準越高, 體內的病毒載量越多。
“這一特徵在發病後第二周尤為明顯。 包括8例死亡患者在內的重症患者‘血管緊張素II’指標普遍保持上升狀態, 但輕症患者的這一指標在第二周就會有所下降。 ”該成果的領銜者、國家衛生和計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專家李蘭娟說。
進一步研究發現, 與此前檢測的C反應蛋白、氧合指數等臨床指標相比, “血管緊張素II”預測H7N9禽流感嚴重程度與是否致命的準確度更高。
在此之前, 由於缺乏足夠大樣本的分析統計, 研究人員很難發現單個蛋白在人血漿中的改變與疾病嚴重程度及發展情況的關係, 臨床上也沒有預測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疾病進展情況的標誌物。
“此次發現可令這種蛋白用於臨床, 作為首個H7N9患者重症化的預警指標, 預測患者疾病的致命程度。 ”李蘭娟說。 這位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稱, 這將有助於醫護人員根據病情不同的患者採取不同的搶救措施, 從而令治療更加可靠、有效。
《自然·通訊》雜誌期刊執行主編印格致表示, 此項研究成果將為禽流感疾病機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見解, 給未來可能再次爆發的禽流感提供生物標記物和潛在的治療方案。
2013年3月, 中國在全球首先報告發現H7N9禽流感病毒, 該病毒可由禽傳染給人, 引發重症肺炎並危及生命。 2013年3月至今, 中國各地報告的禽流感病例已經超過200例。
李蘭娟研究團隊2013年介入H7N9禽流感研究以來, 進行了一系列研究, 發現活禽市場是人類感染H7N9的主要源頭, 發現導致H7N9禽流感由禽傳人的病毒基因變異位元點, 首次揭示了H7N9感染臨床規律性特徵、患者的病例特徵, 並成功自主研發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 開發了快速診斷試劑盒。
此外, 在臨床上, 研究團隊首次發現人工肝支援治療能有效清除和抑制細胞因數風暴, 降低病死率。
“發現風險, 識別病毒, 闡明機制、阻斷傳播, 尋找有效療法, 一系列研究是控制疾病的關鍵。 ”李蘭娟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