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藥酒每次不能喝太多
冬天在家泡藥酒的人多了起來, 因為其製作、保存都很方便。 但是專家提醒, 使用不當會影響藥效, 甚至產生毒性。 因此, 我們特請專家講解藥酒的製作規範。
藥酒在中華民族保健方面的應用, 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藥酒治病的例子, 《本草綱目》中載有藥酒方69個。 中藥能補虛扶正、調和氣血、平衡人體陰陽, 酒能行血脈、通經絡, 而藥酒把酒與中藥融為一體, 使兩者相得益彰。
酒和藥互相提高作用
藥酒包含酒和藥物的雙重功效, 但主要是藥用。 俗話說“酒乃百藥之長”, 酒本身也有藥的作用;而且,
按其中所含的藥材性質的不同, 藥酒可以分為動物藥酒、植物藥酒、動植物藥酒, 以及礦物類藥酒。 常用的藥材有人參、蛇、不老草、枸杞、鹿茸、鹿鞭、冬蟲夏草、西洋參、巴戟天等。
還有一種外用的藥酒, 又稱酊劑, 如治療風濕的麝香舒絡, 用於病變處的關節和穴位, 可以止疼、活血。 還有用於治療軟組織挫傷的紅花油等, 可以刺激局部血液迴圈。
酒用白乾, 藥材整根或切片
不同的酒對療效影響不大, 一般根據個人喜好選取酒的度數和氣味。 酒量小者, 可選38度左右的低度酒;酒量大者, 可選52度左右的高度酒。 通常不選曲酒, 因為曲酒是由酒麴發酵而成, 其內含有的酒麴香會和藥物的氣味混合, 產生怪味, 令人聞起來不舒服。 通常多選老白乾或黃酒, 與藥材混合後氣味清淡、芳香誘人。
白酒的好處是不容易變質, 存放時間長。 但在南方偶爾也用果酒來制藥酒, 其酒精含量少, 對人體刺激較小。 使用果酒製作時, 一般採用煮提法――將藥材煮好後, 把藥渣去掉, 取適量藥液兌入果酒中飲用。
藥材可以整根放, 也可以切成3―5毫米的片劑或者段劑, 但很少研磨成顆粒。 因為顆粒容易使藥液混濁,
裝藥酒的容器多選磨口的玻璃瓶子, 便於密閉、防止藥物氧化。 深色的瓶子最好, 如果用透明的瓶子, 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直射。 藥和酒的比例搭配也有講究。 一般來說, 浸泡後的藥材約占全部藥酒體積的1/3。 飲用者還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 加入一些調味劑。 例如, 枸杞子可以減淡酒味, 烏梅可以使味道變得甜酸, 喜歡甜味又沒有糖尿病者還可以加入冰糖等。
每次喝1兩半
將藥材泡入酒中, 室內常溫保存, 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 每天搖動數次, 這被稱為“冷浸法”, 是最常用的。 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藥材放入酒中加熱煮, 可以溫陽解表。 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 使度數變低, 不宜長期保存, 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例如風寒型感冒者, 可以用於治療鼻塞、頭疼等。 此時多用黃酒製作, 並趁熱服, 可迅速改善症狀。
當藥酒的顏色不再加深, 表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 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 就可以服用了。 一般來說, 動物類藥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 而植物類藥酒3―5天就可以了。 有些貴重藥材, 可反復浸泡, 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一旦出現下述情況, 就不要服用了,
飲用時, 每次喝1兩到1兩半。 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 按量飲用。 滋補類藥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藥酒, 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 因為前者對胃腸有刺激, 後者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安神類藥酒, 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