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蛞蝓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名】Kuò Yú

【英文名】Limax, Slug

【別名】陵蠡、土蝸、附蝸、蜒蚰、托胎蟲、蛞蝸、鼻涕蟲、蜒蚰螺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蛞蝓科動物黃蛞蝓、野蛞蝓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imax frauus(Linnaeus)2.Agriolimax agrestis(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夏季於潮濕陰暗處捕捉。

【原形態】

1.黃蛞蝓, 無外殼, 體柔軟, 呈不規則的圓柱形, 體前端寬大, 後端狹小, 尾部具有短的尾脊。 在活動時, 最大者體長可達120mm, 體寬12mm。 頭部具有2對淺藍色的觸角, 大觸角頂端具眼點。 在身體背部前端的1/3處, 有一橢圓形的外套膜, 其前半部呈游離狀態。 背面具有同心圓的皺褶。 體呈黃褐色或深橙色, 具有分散淡黃色的斑點,

靠近足部兩側的顏色較淺, 蹠足為淡黃色。 貝殼退化為內殼, 包在外套膜內, 為一薄而透明、橢圓形的石灰質板。 背部具有明顯的生長紋。

2.野蛞蝓, 無外殼, 體柔軟光滑, 呈不規則的圓柱形, 尾部狹長, 具有鈍的尾脊。 活運輸早展時, 體長30-60mm, 寬4-6mm, 內殼殼長4mm, 寬2mm。 體表呈灰色、黃褐色或暗褐色, 有的個體有淺的和不明顯的暗帶紋或斑點。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活於陰暗潮濕、腐殖質多的地方。 畏光怕熱, 白天匿藏, 夜晚及陰雨天活動, 雜食性, 喜食蔬菜、瓜果、植物葉及幼苗等, 也食人們食物的殘渣。 為農業害蟲。 分佈于黑龍江、吉林、新疆、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北京、上海等地。

2.生活習性同上種。

資源分佈:1.分佈于黑龍江、吉林、新疆、江蘇、浙江、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北京、上海等地。

2.分佈于內蒙古、河北、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去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全體含一種特殊的凝集素(specific lectin):唾液酸(sialic acid)。

【藥理作用】蛞蝓混懸液以800mg/kg劑量給荷瘤小鼠灌胃, 24h後對ARS肉瘤(腹水型)即表現為明顯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達47.4%;而給藥劑量為120mg/kg時, 48h抑瘤率可達51.6%。 對Lewis肺癌抑制率則蛞蝓混懸液以800mg/kg劑量給藥, 24h為最佳, 抑瘤率為30%以上。 離體實驗表明, 其0.6%蛞蝓浸出液明顯抑制肺癌細胞(A549)生長。 而蛞蝓混懸液600-1200mg/kg劑量給小鼠灌藥7天, 對P388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其中900mg/kg劑量效果最好。

【性味】味鹹;性寒

【歸經】歸肝;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祛風定驚;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