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蒸粘豆包需要多長時間

粘豆包是一種利用大黃米等食材制作的一種食物。 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制作粘豆包了, 但是在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城市和鄉村當中, 粘豆包仍然是主食的一種。 想要制作粘豆包, 其實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如果熟練的話, 一分鐘就可以制作完成。 但是蒸粘豆包就需要時間了, 一般需要多久呢?

粘豆包, 又稱黃豆包或豆包。 它是一種源于滿族的豆沙包類食物。 滿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 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 如狩獵, 砍柴等。 目前在中國北方許多地區非常的普遍, 是人們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制作, 然后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 一切工藝源自于天然, 屬傳統天然食品的典范。 粘豆包不但營養均衡, 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傳承, 是粗糧細作的先河。

第一步“淘米”:粘豆包的做法是先把大黃米泡上半日, 然后淘凈沙子, 叫“淘米”, 之后晾大半干, 磨成面, 將玉米面和黃米按一定比例混合, 再用冷水和面, 像做白面饅頭那樣進行“發酵”。 待發出酸味, 開始用手揉面。 這一步關系著整個粘豆包制作的成功與否, 也關系到口味和色澤, 所以對發面人的要求較高。

一般傳統發面的人應該是家里相貌較好, 性格溫和, 善良的人, 據說這樣發出來的面就如其人一般, 入口細滑, 帶有絲絲甜意, 色澤金黃。

第二步是制餡。 將紅小豆或大蕓豆煮熟(不可煮破皮), 搗成豆沙醬, 放入細沙糖, 攥成核頭大的餡團, 備用。 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關重要, 如果干了或者稀了, 都意味著餡料的失敗。 需要費時調好。 糖量最好少一些, 防止口味不同。

第三步是用揉好的黃米面將豆餡團包入里面, 團成豆包狀, 放入鋪有波羅葉或梨樹葉(蘇子葉)的屜中大火蒸二十分鐘, 即可出鍋。 (也可不放蘇子葉或梨樹葉, 改墊其他東西, 只要能撿起來豆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