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蘋, 首見於《山海經》。
1.《綱目》將之列入水草類, 雲:蘋乃四葉菜也, 葉浮水面, 根連水底, 其莖細於蓴、荇, 其葉大如指頂, 面青背紫, 有細紋, 頗似馬蹄決明之葉, 四葉合成, 中折十字, 夏秋開小白花。 2.《植物名實圖考》雲:蘋, 四葉合成一葉, 如田字形。 以上所述及附圖, 其原植物與本品一致。
【拼音名】Pínɡ
【別名】薲草、大萍、四葉菜、田字草、破銅錢、四眼草、四葉草、田子草、夜合草、水對草、四瓣草、夜關門、水羚羊、四瓣連船、水浮錢、四蝶草、山田芝、四面金錢草、水草頭、水金花頭、野連菜、十字草、夜裡串、水對菜、青萍、水靈台、月字草、田薺、田漿味酸酸、水吐絲、四葉蘋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蘋科植物蘋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rsilea quadrifolia L.[M.brownii A.Br.]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三季均可採收,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植株高5-20cm。 根莖細長, 橫生, 分叉, 頂部有淡褐色毛, 莖節遠離, 向上生長1至數葉。 葉柄長5-20cm;小葉4片, 草質, 無毛, 倒三角形, 浮於水面;葉脈扇形, 網狀, 網眼狹長。 葉柄基部生有1或分叉短柄, 先端生有孢子果, 果長圓腎形, 幼時被密毛, 後變無毛;孢子囊多數, 大、小同生於一個孢子果內壁的囊托上, 大孢子囊有一個大孢子, 小孢子囊內有多數小孢子。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水塘或溝邊、水田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等地。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 多分枝。 葉柄纖細, 長3-18cm, 光滑, 棕綠色;小葉4片,
2.顯微鑒別 (1) 葉片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 類面形或不規則形。 柵欄細胞1列, 排列不緊密;海綿組織為多列薄壁細胞, 排列疏鬆, 形成大型氣室。 外韌型維管束較小, 平行排列。
(2)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 排列整齊。 皮層外側有大型氣室散在。 木質部排列成環, 由管胞組成, 其內外均有韌皮部和內皮層, 外側內皮層凱氏點明顯。 皮層及髓部均由薄壁細胞組成。
【化學成份】全草含長鏈脂肪族化合物及含量較高的蛋白質成分, 還含22(29)-何帕烯[22(29)-hopene],17(21)-何帕烯[17(21)- hopene],9(11)-羊齒烯[9(11)-fernene],香豆精(coumarin),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3,5-二羥基苯甲(3, 5-resor- cyl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藥理作用】煎劑、酊劑對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抗菌能力,
【性味】甘、性寒。
【歸經】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血, 除煩安神。 。 主水腫;熱淋;小便不利;黃疸;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白帶;月經量多;心煩不眠;消渴;感冒;小兒夏季熱;痛腫瘡毒;瘰鬁;乳腺炎;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0g;鮮品60-90g;或搗汁。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附方】《綱目》:蘋本作薲。 《左傳》:蘋蘩蘊藻之菜, 可薦於鬼神, 可羞于王公。 則薲有賓之之義, 故字從賓。 其草四葉相合, 中折十字, 故俗呼為四葉菜、田字草、破銅錢, 皆象形也。 諸家本草皆以蘋注水萍, 蓋由蘋、萍二字, 音相近也。 又曰:夏秋開小白花, 故稱白蘋。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