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保健品營銷黑幕:洗腦宣傳坑騙老年人

近兩年, 國家有關部門開始嚴管保健品市場, 不少商家只能把陣地從“地上”轉到“地下”, 不僅夸大宣傳功能, 手段更是五花八門。 《生命時報》記者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 對北京、上海、山東、陜西等地區的保健品市場進行暗訪后發現, 為了賺取高額利潤, 保健品商家真是用盡了各種招數, 狂轟亂炸般對消費者進行“洗腦式”宣傳。

保健品宣傳怪態百出

3月1日早上5點半, 山東煙臺某區縣的一個劇場里已經坐滿了人, 他們一大早聚集在這里, 就是為了要聽一堂保健課。 記者跟隨一位60多歲的大媽來到劇院, 一進門就領了一張愛心卡、一包靈芝孢子粉和乾清養身茶,

聽完課憑卡可以再領一貼名為藏宮秘寶的膏藥。 記者目測, 這個略顯破舊的劇場容納了近六百人, 全是頭發花白的老年人, 有的還拄著拐棍。 劇場舞臺旁邊有一個布橫幅, 上面寫著“冬蟲夏草、靈芝”等字樣, 通過擺放的宣傳單, 記者得知, 這個所謂的保健課要連續上50天, 由泰安正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主辦, 該公司以生產靈芝、蟲草等保健產品為主。 5點50分準時開課, 一個看起來30多歲的男人走上講臺, 先從小時候的苦難經歷講起, 到后來他考上醫學院, 在澳門工作了5年。 整個講演過程中, 他不斷強調他們公司重信譽, 產品質量好, 能輔助治療多種疾病, 在上海、南京等多個城市設有辦事處。
底下的大爺大媽聽得很認真, 聽到動情處, 有的老人還流下了眼淚。 氣氛恰到好處時, 這位“講師”就開始改口叫“干爹、干媽”。 記者看到, 工作人員所發的三種禮品都是保健食品, “真如意牌破壁靈芝孢子粉”標著“國食健字”, 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 記者隨后在國家藥監局的網站上也確實查到了該產品, 其標注的保健功能是增強免疫力, 但記者致電該公司工作人員后卻得到了不同答案。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產品不但能提高免疫力, 改善睡眠, 還可以輔助治療高血壓、糖尿病, 如果大劑量服用還能治療癌癥。 另外兩個產品則沒有在網站上查到。 一位大媽指著膏藥上的條形碼說:“人家說有這個標志就是好東西,
我等會回去就試試。 ”記者還了解到, 在這撥宣講會之前, 有一個賣羊胎盤素的保健品公司在此宣傳了三個月, 劇場每天都是滿座, 一半老人幾乎連著去兩三個星期, 八盒原價九千多的產品, 會員價1520元, 很多老人一買就是十幾盒。

3月5日, 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陜西省寶雞市某區縣的一個劇場里, 這個由四川天丹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宣講會, 吸引了1000多人參加, 來聽課的人每人都能領到一盒“西洋參靈芝紅景天膠囊”和“保健襪”。 大規模的宣講會氣勢逼人, 小規模宣傳也同樣有誘惑力。 在上海市楊浦區齊齊哈爾路上就有不少理療店, 專門給老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等。 其中最熱鬧的是一家名為“中頻導熱治療儀”的體驗店,

每天會有10多個老年人前來體驗, 人多時需要排一兩小時隊。 3月7日, 記者來到這家體驗店, 20平方米大小的房間被一分為二, 前半間是體驗室, 桌上放著一臺家用中頻治療儀, 價值近萬元。 后半間屋是“貴賓服務室”, 只有辦了會員卡的人才能進去。 早上8點半, 體驗店開門迎客。 體驗者坐在桌前, 在不適部位貼兩個平板電極。 工作人員介紹, 治療儀工作時需要通電, 弱電流能刺激穴位, 疏通血管。 記者體驗了一把, 沒有任何感覺。 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你身體差, 血管都堵住了。 ”他立刻拿出一把小錘子, 在記者所說的酸脹部位敲了一下, “有微微刺痛就是血管在疏通的反應”。

七大宣傳慣用招數

一位曾經擔任過保健品“宣講專家”、也參加過多次宣講會的吳先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商家就是抓住了人們的心理,

什么招數都用, 有些行為事后想起來十分可笑, 但在現場根本就不會想到。 產品不僅虛假宣傳, 最可氣的是往里面添西藥、淀粉等成分, 成本很低的東西一下子賣到幾千元, 騙的都是中老年人。 ”

招數一:大打親情牌。 記者在上海暗訪時發現, 工作人員對每一個到店體驗的老人非常熱情, 許多老年人是常客, 一進屋, 工作人員就會問:“阿姨又來了?最近睡得好嗎?”“大爺, 你的腰疼好些沒?”在山東煙臺, 一些銷售人員抓住老人子女不在身邊的特點, 直接喊“爸媽”, 讓老人感到親切、感動, 心甘情愿地掏出錢包。

招數二:去小城鎮、放長線、釣大魚。

很多保健品公司喜歡去小城市或者城鎮, 一待就是兩三個月, 專找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下手。 先發小廣告造勢, 再用送東西的方法吸引你。 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疃里社區的劉女士告訴記者, 她家附近也經常有這樣的宣講會, 剛開始不賣東西, 就頻繁發贈品, 如足浴粉、坐墊, 等人氣高了才開始推銷產品。

招數三:包裝講課專家。 “XX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從事臨床XX年;發表過XX篇著作;獲得了XX大獎……”這些看起來歲數不小、且有著高學歷、多頭銜的專家, 很容易讓老人產生信任感。 吳先生說, 其實這些所謂的“專家”有很多都是被包裝出來的。 他們大多長相“可靠”, 但真實身份可能只是一名下崗工人, 甚至是賣菜的農民, 他們會按照商家的要求改名換姓,“再造”履歷,可能這一場是李教授,下一場就是王院長。每次宣講時,還會根據提前備課,講課時照本宣科,一提到專業問題就“一言以蔽之”。

招數四:講課內容有固定模式。吳先生披露,每次講課基本都有固定模式,商家會根據產品的情況事先準備好講解稿,在講課過程中,“專家”往往會先把這類疾病的危害夸大,并引用一些不合實際的數據,讓老人產生緊張情緒,等到氣氛鋪墊得差不多時,就會話鋒一轉,開始介紹目前此類疾病的治療情況,以及其他治療方法都不太理想,而這個產品卻率先取得了突破。借此講述產品功能,突出自身優勢,并會穿插講解幾個因服用該產品而治好的真實病例。但實際上,這些“真實”病例都是商家自己編造的。還有一種路子就是山東那種,“專家”先講自己的悲慘經歷,以苦情博取同情后再開始銷售。

招數五:各種“惠利”吸引老人。商家抓住了老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利用小恩小惠騙取老人信任。比如在講座前約好固定地點,商家車接車送,全程接待;由于類似的講座都在早上,有時會“送早餐”;來到會場后,再送上“毛巾、床單”等生活用品,讓老人們覺得自己賺了,有的則會送上相關產品的試用裝,但僅有幾天的用量,要想達到一個療程,老人還得自行購買。

招數六:免費體檢、旅游。宣講會后,商家還會讓老人填寫健康數據單,以“專家”義診的形式,繼續給老人灌輸購買思想;甚至會找來一些健康體檢儀器,通過表面檢測和撰寫錯誤數據,告訴老人們身體隱藏的各種問題,繼續推銷產品。有的還在社區發布免費旅游信息,開車將老年人帶至某個會場,強迫老人聽講座、買產品。

招數七:想盡方法烘托氣氛。吳先生告訴記者,宣講會的氣氛對產品的銷售十分重要,許多商家為了烘托現場氣氛,所用方法可謂荒唐至極。比如在布置會場時,會在現場的四周掛滿宣傳展板,內容主要是各種“大牌專家”的介紹以及痊愈患者的“真實感言”,還會掛滿所謂患者送來的表揚、感動錦旗,但仔細一看,卻能發現錦旗的規格,材質完全一樣,基本都是商家自己做的,但在場的老人卻很少會注意到這些;在開始講課前,商家的推銷員會隆重列隊歡迎專家入場,許多老人就被這陣勢唬住了。“我經歷過最荒唐的是,竟然在開講前齊唱國歌。”在宣講中,推銷員還會時不時組織老人齊喊類似“我要健康”的口號,有的會播放所謂產品發明人的視頻,展現其坎坷的身世,以及發明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將其烘托為一個為了全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偉人”,從而讓老人們深信不疑。

老人心理是問題關鍵

“保健品虛假廣告多,并且有相當一部分普通食品冒用、盜用保健食品的批號,甚至虛構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標志,喬裝打扮成保健食品忽悠消費者,這樣的現象很難徹底消滅。”,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告訴本報記者,不良商家抓住了人們愛占便宜的消費心理,專門針對老年人群設計宣傳計劃,完全契合了老人想盡快治好病的想法,編出來一系列宣傳口號。“最難解決的是我們都覺得有問題,但老年人就是相信。所以,子女一定要提醒老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要相信商家的夸大宣傳和小恩小惠,尤其是打著有治療功效的保健品,很多都是三無產品,連一般的食品都算不上。”

最后,賈亞光提醒,如果以后老人再參加類似的宣講會,接觸到相關產品后,不妨先判斷后再選擇。

1.看包裝上有沒有QS標志。如果你發現產品包裝上都沒有QS標志,那就說明是“三無產品”。如有QS標志,就說明是一般的食品,食品肯定不會有治療“功效”。2.有沒有保健食品的小藍帽標志。如果有就說明它具有保健食品的27種功能之一,但這些功能沒有治療的功效,只能起到調節身體的作用。3.有沒有藥號。只要商家堅定宣稱產品能治病,就應屬于藥的范疇,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藥號,則說明商家在欺騙。

他們會按照商家的要求改名換姓,“再造”履歷,可能這一場是李教授,下一場就是王院長。每次宣講時,還會根據提前備課,講課時照本宣科,一提到專業問題就“一言以蔽之”。

招數四:講課內容有固定模式。吳先生披露,每次講課基本都有固定模式,商家會根據產品的情況事先準備好講解稿,在講課過程中,“專家”往往會先把這類疾病的危害夸大,并引用一些不合實際的數據,讓老人產生緊張情緒,等到氣氛鋪墊得差不多時,就會話鋒一轉,開始介紹目前此類疾病的治療情況,以及其他治療方法都不太理想,而這個產品卻率先取得了突破。借此講述產品功能,突出自身優勢,并會穿插講解幾個因服用該產品而治好的真實病例。但實際上,這些“真實”病例都是商家自己編造的。還有一種路子就是山東那種,“專家”先講自己的悲慘經歷,以苦情博取同情后再開始銷售。

招數五:各種“惠利”吸引老人。商家抓住了老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利用小恩小惠騙取老人信任。比如在講座前約好固定地點,商家車接車送,全程接待;由于類似的講座都在早上,有時會“送早餐”;來到會場后,再送上“毛巾、床單”等生活用品,讓老人們覺得自己賺了,有的則會送上相關產品的試用裝,但僅有幾天的用量,要想達到一個療程,老人還得自行購買。

招數六:免費體檢、旅游。宣講會后,商家還會讓老人填寫健康數據單,以“專家”義診的形式,繼續給老人灌輸購買思想;甚至會找來一些健康體檢儀器,通過表面檢測和撰寫錯誤數據,告訴老人們身體隱藏的各種問題,繼續推銷產品。有的還在社區發布免費旅游信息,開車將老年人帶至某個會場,強迫老人聽講座、買產品。

招數七:想盡方法烘托氣氛。吳先生告訴記者,宣講會的氣氛對產品的銷售十分重要,許多商家為了烘托現場氣氛,所用方法可謂荒唐至極。比如在布置會場時,會在現場的四周掛滿宣傳展板,內容主要是各種“大牌專家”的介紹以及痊愈患者的“真實感言”,還會掛滿所謂患者送來的表揚、感動錦旗,但仔細一看,卻能發現錦旗的規格,材質完全一樣,基本都是商家自己做的,但在場的老人卻很少會注意到這些;在開始講課前,商家的推銷員會隆重列隊歡迎專家入場,許多老人就被這陣勢唬住了。“我經歷過最荒唐的是,竟然在開講前齊唱國歌。”在宣講中,推銷員還會時不時組織老人齊喊類似“我要健康”的口號,有的會播放所謂產品發明人的視頻,展現其坎坷的身世,以及發明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將其烘托為一個為了全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偉人”,從而讓老人們深信不疑。

老人心理是問題關鍵

“保健品虛假廣告多,并且有相當一部分普通食品冒用、盜用保健食品的批號,甚至虛構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標志,喬裝打扮成保健食品忽悠消費者,這樣的現象很難徹底消滅。”,中國保健協會副秘書長賈亞光告訴本報記者,不良商家抓住了人們愛占便宜的消費心理,專門針對老年人群設計宣傳計劃,完全契合了老人想盡快治好病的想法,編出來一系列宣傳口號。“最難解決的是我們都覺得有問題,但老年人就是相信。所以,子女一定要提醒老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要相信商家的夸大宣傳和小恩小惠,尤其是打著有治療功效的保健品,很多都是三無產品,連一般的食品都算不上。”

最后,賈亞光提醒,如果以后老人再參加類似的宣講會,接觸到相關產品后,不妨先判斷后再選擇。

1.看包裝上有沒有QS標志。如果你發現產品包裝上都沒有QS標志,那就說明是“三無產品”。如有QS標志,就說明是一般的食品,食品肯定不會有治療“功效”。2.有沒有保健食品的小藍帽標志。如果有就說明它具有保健食品的27種功能之一,但這些功能沒有治療的功效,只能起到調節身體的作用。3.有沒有藥號。只要商家堅定宣稱產品能治病,就應屬于藥的范疇,如果找不到相應的藥號,則說明商家在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