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等於快樂?“一切都好”背後心理問題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 相關研究表明, 極度樂觀和極度悲觀都是人類無意識採取的一種自我防衛態度。 因此從不沮喪、總是笑容滿面地說著“一切都好”的人, 背後也許掩藏著令人擔憂的心理問題。 刻意忽略他人和自己的痛苦是深層心理問題的特徵。
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學家塞爾本·約內斯庫教授(Serban Ionescu)認為, 固定不變的強烈情緒(極度樂觀或者極度悲觀)是人類無意識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 採取這種態度的人會通過否認和改寫事實獲得心理平衡。 嚴重者甚至會產生幻聽, 把自己不想聽到的詞聽成別的詞。
精神分析學家多納德·威尼柯特(Donald Winnicott)認為這種極端態度的成因是“假我”的心理機制。 這種心理機制通常形成于嬰兒時期。 當父母沒有滿足嬰兒的需求時, 嬰兒會認為父母希望他們做出某些反應。 於是這些嬰兒就會按想像做出他們認為的、符合父母期望的反應, 讓父母感到自己是合格的父母。 由此, 這些嬰兒早早就形成了在任何狀況下都說“一切都好”的習慣。
這是一種心理問題而非“樂觀積極的態度”。 極度樂觀會給人一種無所不能的錯覺, 並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比如, 一名極度樂觀的愛滋病患者會在患病初期、不接受治療或者不採取保護措施就與他人發生性行為。
研究人員認為許多企業高層和位高權重者可能會出現“一切都好”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