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百草鏡》
【拼音名】Zhú Jié Sān Qī
【別名】土參、土精、血參(《花鏡》), 甜七、竹根七(《草木便方》), 竹節參(《科學的民間藥草》), 竹節人參(《現代實用中藥》), 竹鞭三七、羅漢三七(《中國藥植志》), 竹節七、竹七(《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蘿蔔七、白三七(《中藥材品種論述》), 水三七(《貴州草藥》), 明七、野三七、雞頭七(《元南經濟植物》)。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大葉三七的呈竹鞭狀的根莖。 9~10月挖取根莖, 除去鬚根, 洗淨泥土, 曬乾玻炕幹。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 高約60釐米。 根莖橫臥, 呈竹鞭狀或串珠狀, 內質肥厚, 白色, 節間短。 莖直立, 圓柱形, 表面無毛, 有縱條紋。 掌狀複葉, 3~5枚輪生於莖端;葉柄細柔,
本植物較粗的肉質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狀的根莖(珠兒參)、葉(參葉)均供藥用, 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溝邊或林下。 分佈西南地區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乾燥的根莖呈竹鞭狀, 結節膨大, 節間較短, 每節有一淺槽成環形, 上方有一圓形而微凹的莖痕, 側面有凸起呈圓點狀的根痕1~3枚, 或殘存彎曲的鬚根。 表面淡黃白色至灰褐色, 平滑或有皺紋。 質地堅硬。 折斷面平坦, 粉白色至乳白色。 味苦, 微甜。 以細長、結實、體沉重、味濃者為佳。
【化學成份】根莖含皂甙約5%, 中有竹節皂甙Ⅳ等, 甙元是齊墩果酸。
【藥理作用】
①抗炎作用
大鼠口服三七(以竹節三七為主要成分的煎劑)10克/公斤, 在1~3天內連服3次, 對蛋清、甲醛或右旋糖酐引起的關節炎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對大鼠皮下埋藏棉球引起的炎性肉芽腫的形成及去腎上腺大鼠的甲醛性關節炎亦有明顯抑制作用。
②對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影響
大鼠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 連服7天或只服1天, 均不降低腎上腺內維生素C的含量, 但明顯抑制非特異性刺激(游泳)引起的腎上腺內維生紊C含量的降低。 小鼠多次服用三七10克/公斤, 無論是正常或去腎上腺饑餓的小鼠, 對肝糖原的積累都有明顯促進作用, 而內服相當量的葡萄糖則並無此種作用。 摘除腎上腺的幼年大鼠, 口服三七10克/公斤/日, 可延長其生存時間。 豚鼠口服10克/公斤/日, 連服5天, 尿中17-酮類甾醇排出量並無顯著影響。 綜上看來, 三七並不具有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 而似有腎上膿皮質激素樣作用, 其抗炎原理可能與此有關。
【性味】
甘苦, 溫。
①《草木便方》:甘。
②《科學的民間藥草》:味淡, 稍苦。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 味微苦甘, 無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肝、脾二經。
【功能主治】
止咳, 化痰, 散察, 活血。 治咳嗽多痰, 勞傷吐血, 跌打損傷, 癰腫, 外傷出血。
①《草木便方》:散血活血破血, 治癰腫, 療犬傷、金刃, 跌撲。
②《中國藥植志》:健壯補藥, 並有療傷, 止血作用。
③《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跌撲損傷, 消腫膿、積聚。 並治寒濕及筋骨痛。
④《四川中藥志》:治癆傷吐血, 及崩中下血。
⑤《本草推陳》:常用於氣管炎、支氣管炎, 痰液粘稠, 咳嗽咯痰不暢;積血不行, 吐血及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外用:研末調敷或幹撒。
【注意】《四川中藥志》:孕婦忌用。
【附方】治跌打損傷:大葉三七根一錢, 金不換根一錢。 洗淨, 搗爛, 溫酒沖服。 (《湖南藥物志》)
【備註】同屬植物羽葉三七(參見羽葉三七條)、狹葉假人參(分佈四川、貴州)的根莖在四川亦稱竹根七,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