榼藤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名錄》
【拼音名】Kē Ténɡ
【英文名】Entadae stem
【別名】過山楓、大血藤、過山龍、榼子藤、左右扭、過江龍、扁龍、過崗扁龍、脊龍、扭骨風、扭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榼藤子Entada phaseoloides(L.)Merr.的藤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ntada phaseoloides(L.)Merr.[Lens phaseoloides 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切片, 曬乾;或鮮用。
【性味】苦;澀;平;有毒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肌勞損;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6-15g;或浸酒。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通經, 消瘡腫, 治風濕腰痛。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風濕腰腿痛, 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