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鳳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Fènɡ Xiān

【別名】小桃紅、夾竹桃、海蒳、染指甲草(《救荒本草》), 旱珍珠(《綱目》), 透骨草、鳳仙草(《珍異藥品》), 小粉團(《分類草藥性》),

滿堂紅(《浙江中藥手冊》), 水指甲(《南寧市藥物志》), 指甲草(《中藥材手冊》)。

【來源】為鳳仙花科植物鳳仙的全草。 夏、秋採收。

【原形態】一年生直立草本, 高約60釐米。 莖粗壯, 肉質。 葉互生;披針形, 長10釐米左右, 先端長尖, 邊緣有深鋸齒, 基部楔形;葉柄有腺體。 花兩性, 腋生, 粉紅色、紅色、紫色、白色或雜色, 單瓣或重瓣;萼3枚, 2枚側生, 先端綠色, 1枚在下, 形大, 花瓣狀, 有距;花瓣5枚, 上1瓣(旗瓣)圓形, 先端凹入而有小銳尖, 兩側2對花瓣(翼瓣)各在一側合生而成2片;雄蕊5枚, 合生而環繞子房;子房上位, 5室, 柱頭5裂。 蒴果被柔毛, 熟後彈裂而成5枚旋卷的果瓣。 種子扁卵圓形, 徑約2毫米, 褐色。 花期6~8月。 果熟期9月。

【生境分佈】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佈。 多栽植於庭院作觀賞用。

【性味】

辛苦,

溫。

①《救荒本草》:葉:味苦微澀。

②《綱目》:葉:苦甘辛, 有小毒。

③《群芳譜》:葉:甘, 溫, 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 活血, 消腫, 止痛。 治關節風濕痛, 跌打損傷, 瘰鬁癰疽, 療瘡。

①汪連仕《采藥書》:鳳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 追風散氣;紅花者名透骨紅, 破血墮胎。

②《分類草藥性》:葉:敷一切疔瘡腫毒。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散血通經, 治月經病, 止紅崩, 淨白帶;用於跌打損傷, 可接骨, 消傷腫, 止傷痛, 軟堅透骨, 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間草藥》:治蛇咬傷。

⑤《重慶草藥》:清熱除風。 治紅白痢疾, 崩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5錢(鮮名1~2兩)。 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關節風濕痛:鮮鳳仙一兩。 水煎調酒服。 (《福建中草藥》)

②治風氣痛:鳳仙葉煎湯洗之。 (《嶺南采藥錄》)

③治跌打損傷:鳳仙搗汁一杯, 黃酒沖服。 (《湖南藥物志》)

④治瘰鬁、發背、一切癰腫:鮮鳳仙草搗爛敷患處。

或用鮮風仙全株連根洗淨, 搗爛, 放銅鍋內, 加水煮汁二次, 過濾, 將兩次之汁, 合併再熬, 濃縮成膏, 塗紙上, 貼患處, 一日一換。 (《江西民間草藥》)

⑤治癰疽惡毒:鳳仙三至五錢。 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⑥治蛇頭疔:鮮鳳仙取下半截連根葉用, 搗爛敷腫處。 或同甜酒釀糟搗爛敷。 (《江西民間草藥》)

⑦治指甲炎腫痛(俗稱換指甲):鮮風仙葉一握。 洗淨後加些紅糖, 共搗爛, 敷患處, 日換二次。 (《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潰瘍日久:鳳仙, 冰片。 研末幹搽。 (《湖南藥物志》)

⑨治受濕後腳面腫:鳳仙連根帶葉, 共搗細, 加砂糖和勻, 敷腫處。 (《雲南中醫驗方》)

⑩治腳氣腫脹:鮮鳳仙(搗爛)、鮮紫蘇莖葉等分。 水煎, 放盆或小桶內, 先熏後淋洗。 (《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蛇咬傷:鮮鳳仙五兩。

搗爛絞汁服, 渣外敷。 (《福建中草藥》)

⑿噎食不下。 用鳳仙花子, 酒浸三夜, 曬乾, 研為末, 加酒調成丸子, 如綠豆大。 每服八粒, 溫酒送下。

⒀咽中骨鯁。 用白鳳仙子研水一大口, 倒在竹筒中灌入咽內, 鯁物即可變軟, 或把鳳仙子研末吹喉亦可。 不宜著齒, 免齒受損。

⒁蛇咬傷傷。 用鳳仙花搗酒服。

⒂打傷腫痛。 用鳳仙葉搗成泥, 塗腫破處, 藥幹即換, 一夜血散。 冬季則用預采的幹葉研成末, 水調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