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氣血的作用有哪些呢

中醫講究氣血, 只有氣血補充好了才能夠保證一個人的健康, 如果一個人生病了, 氣色看起來確實是不好看的, 而且臉色發白, 氣血不足, 還有一些渾身無力的問題, 如果想補充氣血的話, 應該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飲食, 這樣才會補充一下體力, 更好的補充氣血, 那麼氣血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下面就詳細的介紹一下。

氣是生命動力

概括地說,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具體說來, 氣在人體所發揮的作用, 或者說它的功能活動, 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動與調控作用

推動也包括著激發的作用。 中醫認為, 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所有臟腑經絡生理活動的進行, 都要靠氣的激發推動作用。 如果氣虛, 激發推動作用減退, 生長發育就會遲緩、生殖機能衰退, 或者出現早衰, 同時臟腑經絡的生理活動也會減弱。 另一方面, 人體精、血、津液等有形物質的生成,

以及血液的迴圈、津液的輸布等, 也要靠氣的運動來推動, 所以有“氣行則血行”、“氣行則水行”的說法。 如果氣虛, 推動之力減弱, 就會發生血液停滯、水液停留等各種病變。

二、氣的溫煦與涼潤作用

溫與煦, 都是“暖”的意思。 氣能產生熱量, 使人體溫暖, 消除寒冷, 所以說氣有溫煦作用。 人體的體溫所以能維持相對恒定的狀態, 臟腑經絡以及各組織器官所以能維持旺盛的功能活動, 都要仰賴氣的溫煦作用。 同時, 人體的精血津液等液態物質, 也要依靠氣的溫煦才能運行輸布, 所以有“血得熱則行, 得寒則凝”的說法。

溫煦作用屬於氣的陽性方面的作用, 稱為“陽氣”。 所以《醫碥》說:“陽氣者, 溫暖之氣也。 ”陽氣在人體的作用,

猶如天體中普照萬物的太陽, 所謂“陽氣者, 若天與日”,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陽氣不足, 產熱過少, 就會發生虛寒性病變, 表現為體溫偏低, 畏寒喜暖, 四肢不溫, 臟腑的功能活動減弱, 精血津液運行遲緩、代謝減弱, 以及形成瘀血、痰飲、水腫等病變。

三、氣的防禦作用

防禦包括防護和驅逐邪氣兩方面的涵義《內經》說:“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幹, 即侵犯。 說明氣有防護邪氣“致病因素”侵犯的作用。 如果邪氣已經侵入人體的某一部位時, 正氣就會聚集在該處以驅逐邪氣。 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所說:“邪之入於身也, ……有所結, 氣歸之。 ……有所結, 深中骨, 氣因於骨。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如果邪氣侵入並聚結於人體的某一部位, 正氣就會歸聚於這一部位,

即使邪氣深入于骨, 正氣也會因而聚於骨, 以便驅邪外出。

四、氣的固攝作用

固是固護、保護;攝是控制、統攝。 氣的固攝作用是指氣對體內的液態物質, 如精、血、津液等, 具有控制、統攝、固護, 以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

如果氣的固攝作用減弱, 如氣不攝血, 就會引起各種出血;氣不攝津, 就會引起自汗、多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嘔吐清水、腹瀉滑脫等等;氣不固精, 就會引起遺精、滑精、早洩等病症。

氣的固攝作用屬於氣的陰性方面的作用, 與氣的推動作用之間具有相反相成的關係。

氣血不足肯定會預示著很多的疾病的, 只有重視一些氣血的補充, 才能夠保證一個人的健康的, 生病關於讓一個人的氣血不足, 甚至臉上沒有一點血絲的,

因此想補充體力應該保證氣血不會虛, 可以通過多種的途徑來補充氣血, 比如飲食補充都是很好的補充氣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