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穴位按摩健胃養胃

文章導讀

胃是人體中主要的器官之一, 他可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將營養疏鬆到血液中去, 中醫裡講究的胃是身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損壞代表著全身各個臟器都將會損傷, 所以胃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一、保護好胃首先要吃好早餐。

經過一夜的睡眠, 人體內儲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盡, 這時急需補充能量與營養, 早上不進食, 就不能彌補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 使血粘度增加, 不利於一夜間產生的廢物排出, 從而增加患結石以及中風、心肌梗死的危險。 從中醫角度看, 要想護好胃, 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早餐要吃熱。 吃“熱食”才能保護“胃氣”。 中醫學說的胃氣, 其實是廣義的, 並不單指胃, 還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後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 早晨體內的肌肉、神經及血管都還呈現收縮的狀態, 假如這時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

會使體內各個系統更加攣縮、血流更加不順。 天長日久, 你會發現怎麼吸收不到食物精華, 好像老是吃不結實, 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 或是皮膚越來越差, 或是喉嚨老是隱隱有痰不清爽, 時常感冒, 小毛病不斷。 這就是傷了胃氣, 傷了身。

2.早餐搭配要合理。 合理指的是富含水分和營養, 應該是享用熱稀飯、熱燕麥片、熱羊乳、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山藥粥等等, 然後再配著吃些蔬菜、麵包、三明治、水果、點心等。 牛奶容易生痰、容易過敏, 較不適合氣管、腸胃、皮膚差的人及潮濕氣候地區的人飲用。 穀類食品在體內能很快分解成葡萄糖, 糾正一夜後可能產生的低血糖, 並可提高大腦的活力及人體對牛奶、豆漿中營養素的利用率。 適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雞蛋、豆製品、瘦肉、花生等,

不但可使食物在胃裡停留較久, 還能使人整個上午精力充沛。 水果和蔬菜, 這不僅補充了水溶性維生素和纖維素, 還可以中和肉、蛋、穀類等食品在體內氧化後生成的酸根, 達到酸堿平衡。

飯只吃七份飽。 早上要好, 中午要飽, 晚上要吃;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 做到定時定量, 少食多餐, 忌暴飲暴食。

二、胃病要注意忌嘴。 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 更忌暴飲暴食, 戒煙禁酒。 另外, 服藥時應注意服用方法, 最好飯後服用。

1 忌粗硬大塊或粗纖維食物;

2 忌嗜好炸煎烤醃漬食物;

3 忌過分甜鹹寒辣食品;

4 忌濃茶濃咖啡和過量煙酒;

5 忌巳確認吃了會引起胃部不適的食物。 , 以防刺激胃粘膜而導致病情惡化。

三、保暖護養

患有慢性胃炎的人, 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要隨氣候的變化, 適時增添衣服, 夜晚睡覺蓋好被褥, 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四、胃氣痛可解釋為“胃受氣就痛”。 不言而喻, 消氣尋樂是養好胃的一寶;過度緊張和無規律生活也是誘發胃病的禍根, 適度減小精神壓力、養成良好生活規律是養胃的好辦法。

五、飲食五宜

1 宜晨起早食(護胃、防寒、提高血糖);

2 宜少量多餐(4-5餐/日);

3 宜細嚼慢嚥;

4 宜食品溫熱;

5 宜營養全面(五穀雜糧品種多、葷素搭配莫忌口, 以保證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六大營養要素)。

6 睡前喝一杯優酪乳,很養胃又美容!!

只有胃健康, 人身體才會健康, 他回

六、加強胃粘膜保護

簡便有效的方法是喝牛奶,

在胃粘膜表面形成蛋白膜保護層來避免胃粘膜暴露受到某些化學致病物質(如胃酸、胃蛋白酶、膽汁、胰液)和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幽門螺桿菌分泌的毒素等)的刺激;副食品方面要注意多吃些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如雞蛋、嫩肉)以利於結合、消耗掉胃內多餘的胃酸和胃蛋白酶而避免自我消化, 同時也為基本營養和粘膜修復提供保障。

七、心理平衡

據心理衛生學研究證明, 胃病發生與發展, 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 所以胃病患者要講究心理衛生, 保持心態平衡, 精神愉快, 情緒穩定;儘量避免緊張、惱怒、焦慮、憂鬱等情緒的影響, 注意勞逸結合, 防止過度疲勞。

注意: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更不要吃涼性的。

這樣才有助於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