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Dōnɡ Dānɡ Guī
【別名】當歸、延邊當早歸、朝鮮當歸、大和當歸、日本當歸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東當歸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Ligusticum acutilobum Sieb.et Zucc]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 去其鬚根、莖葉和雜質, 置室內先用微火熏, 然後晾乾。
【原形態】東當歸, 多年生草本, 高30-100cm。 全株無毛, 有細縱溝紋。 根圓柱狀, 長10-25cm, 粗1-2.5cm, 有多數支根, 表面黃褐色至棕褐色, 有濃香氣。 葉互生, 葉柄長10-30cm, 基部膨大成管狀葉鞘, 莖頂部葉簡化成長圓形葉鞘;葉一回至二回三出羽狀分裂;葉片膜質, 表面亮綠色, 背面綠白色, 末回裂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 3裂, 長2-9cm, 寬1-3cm, 先端漸尖至急尖, 基部楔形, 邊緣有尖銳鋸齒。 複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 花騙子梗、傘輻、花柄無毛或有疏毛;花序梗長5-20cm;總苞片1至數枚, 線狀披針形;傘輻17-30;小總苞片5-8, 線形;小傘花序有花約30ms ;花白色;萼齒不明顯;花瓣倒卵形至長圓形;花椎 長為花柱基的3倍。 又懸果狹長圓形, 略扁壓,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日本 和朝鮮以本種作當歸, 栽培入藥。
資源分佈:我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延吉、琿春、和龍等地有栽培。
【性狀】
性狀鑒別, 根肥大, 長10-18cm。 根頭及主根粗短, 略呈圓柱形, 長1.5-3cm, 直徑1.5-2cm;主根下端分出側根5-10餘條, 外形彎曲, 長短不一, 長3-10cm不等, 直徑0.2-1cm。 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 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橫向橢圓形皮孔。 主根頂端平截, 中央為凹陷的莖痕, 表面有橫紋。 質脆易折斷, 斷面平坦, 皮部白色或黃白色, 有多數油室及裂隙, 形成層環棕色, 木部黃色或黃棕色, 有多數油室及裂隙, 形成層環棕色, 木部黃白色或黃棕色, 射線密集。 具特殊芳香。 味甜而後微苦、辛。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2-4列扁平木栓細胞組成。 皮層狹窄, 有裂隙, 有時可見少數小型分泌腔。 韌皮部較寬廣, 油室類圓形, 近形成層處的較小, 射線寬至10多列細胞。 形成層環狀。 木質部導管單個或2-3個成束, 放射排列, 木射線寬至10多列細胞。 中央為初生木質部。
粉末特徵:淺黃棕色。 1.澱粉粒眾多, 單粒呈類圓形或圓球形, 直徑4-30μm, 臍點點狀、短縫狀、飛鳥狀;複粒由2-9個分粒組成, 大粒者隱約可見層紋。 2.導管多為網紋, 直徑可達60μm, 亦可見螺紋導管。 3.木栓組織碎片淡黃色, 呈長方形或多角形。 4.油室或其碎片。
【化學成份】
植株含多糖。 根中含有東當歸果膠(angelica-pectin)A, 根的揮發油, 主要含槁本內酯(ligustilide), 亞丁基苯酞(n-butylidenphthalide)川芎內酯(cnidilide), 異川芎內酯(isocnidilide), 煙酸(niacin), 維生素B12, 瑟丹交酯(sedanolide),
根、果含香柑內酯(bergapten), 花椒毒素(xanthotoxin0, 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
植物體的揮發性成分還有亞丁基苯酞(butytlidenephthalide0, 丁在苯酞(butylphthalide), 槁本內酯(ligustilide)。
【藥理作用】東當歸煎劑(100%)可引起動情前期的未孕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興奮, 使收縮幅度明顯加大, 並呈明顯的量效關係。 對孕早期大鼠離體子宮可明顯增加平滑肌收縮的頻離, 但對收縮幅度的影響不明顯。 東當歸3.3-66.7mg/ml可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大鼠離體子宮平滑肌收縮作用, 並呈明顯的量效關係。
【鑒別】理化鑒別, 取藥材粗顆粒0.2g, 於試管中加入70%的乙醇液2ml, 立即振搖, 每隔10min振搖1次, 浸漬1h, 取上清液, 點於濾紙上, 幹後二紫外燈254nm下觀察, 為藍色螢光。
【性味】味辛;甘;性溫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