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憑什麼能選到對的人?
急於尋找答案結果只是消耗自己
有人說, 婚姻最重要的是, 要選到對的那個人。 問題是, 如何才能選到對的那個人。
我先生跟我講, 一個散戶買賣股票最常遇到的是:一買就跌, 一賣就漲。 觀望吧, 看著別人蹭蹭上漲眼紅;買了吧, 看著自己天天下跌心急;賣了吧, 漲起來時又追悔莫及。 於是, 有人不停地交易, 最終把自己耗成了窮光蛋。
這跟許多人面對婚姻一樣, 指望著進入婚姻能幸福, 進去後看到的卻是一地雞毛;若決定放棄吧, 之後看著對方好了總想著還能挽回。 重新找一個人吧, 沒准還是一地雞毛。
有時候想想, 人生的幸福又何在于這一時半刻, 任何急於尋找答案的結果, 無非就像那些買賣不停的散戶一樣, 最終消耗的只是自己。
生活是過好還是過壞, 往往取決於我們的心態。 婚姻的選擇一開始都沒有明顯的好壞, 進入婚姻後的心態, 才真正決定婚姻裡兩個人的狀態。
結婚不是為了避免痛苦
很有意思的是, 在網路上一些明星的負面新聞曝光之前, 那些男性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好男人。 正如有的女性講, 我選擇跟他結婚, 並不看重他的條件, 只是覺得他的人品不錯, 在一起很踏實。 恰恰這個最保守的選擇優勢, 卻最後成了出問題的地方。
我也經常聽到一些對女孩子的告誡“進入婚姻,
另外, 我們也可以看到, 對子女擇偶有更多干預的父母, 往往自己的婚姻也過得不幸福。 他們經歷過很多痛苦, 才不願讓子女也走上他們的老路, 可是越是想在選擇上多為子女考慮, 孩子們的婚姻就越不幸福。
在那些特別看重婚姻選擇的人心裡, 無不是籠罩著深深的恐懼。 他們總覺得只要選對了, 今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哪知道進入婚姻, 才是兩個人相處模式的開始, 我們在婚前做的任何考慮, 並不能減少婚姻磨合的過程。
當我們越把希望寄託在選擇上, 就越容易因為現實的困難而放棄。 就像那些股票的投機者, 任何的下跌都會讓他們恐慌拋售, 認為是自己選擇出了問題。 可是, 下一次, 這樣的問題依然存在。 於是, 有的人開始不再相信愛情, 開始拒絕進入婚姻, 來避免再次經歷痛苦的遭遇。
當我們用選擇去決定婚姻的穩固時, 我們的努力只是在作用於那些自己內心恐懼的部分, 並沒有為兩個人的情感增添養分。 如此, 進入婚姻發現不對勁時, 就會拼命想要掌控對方。 婚姻若沒有了彼此對過往情分的珍惜, 就好比是被抽幹水的兩條魚, 拉鋸耗竭的時間越久, 在婚姻存活的希望就越低。
從選擇到婚姻出現問題, 可能因為期間我們情感投入的不同,
瞭解自己, 才能知道對的人什麼樣
很多人在擇偶時, 外界總會給到我們一些衡量的標準和套路, 有時候我們覺得好像也對, 可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我有一位諮客結束婚姻後, 整個人的狀態無比糟糕, 一度陷入時而抑鬱時而興奮的狀態。 她的工作穩固, 成長經歷平順, 我們的諮詢持續進行幾個月, 找不到任何問題的根源。
後來有一次, 她談到最近發生的一件奇怪的事。 她和媽媽一起參加一個親戚的生日宴會, 她媽媽說你年齡不小了, 少喝點酒, 對身體不好。
她跑到衛生間哭得稀裡嘩啦,
後來, 當我們在諮詢中, 重新回到這種感覺體驗裡, 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很孤獨的人, 仿佛被全世界拋棄了, 別人也不在乎她是否過得開心。 我們去探討是誰更不在乎她的感受, 她說是媽媽。
原來, 她跟剛認識不到三個月的先生結婚時, 當時心裡極不情願, 可是這個聲音被壓抑了, 她只聽見媽媽說:你年齡不小了, 也應該好好替自己考慮。 接下來, 她就跟先生結婚了。
這麼多年來, 她從來沒有回頭看見自己的意願。 只是當婚姻結束時, 她內心的聲音開始展開對自己的攻擊,
直到一個類似的感受, 啟動了她曾經的感受, 她終於修通了自己的體驗。 這次諮詢之後, 她的抑鬱開始一天天減輕, 不到一個月就回到正常狀態。
或許, 與自己主動選擇帶來的後果相比, 我們內心最難接受的是, 我們明明有一些想法, 卻沒有認真重視它, 直到某一天追悔莫及。 從沒有一種難受, 比違背了自己內心帶來的傷害更激烈。
在婚姻中, 對方的任何行為, 無不在審視著我們的內心, 讓我們有機會在迷茫和痛苦中看見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以及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另外一個女性說:如果不是婚姻出了問題, 我還不知道很長一段時間, 我活得就像一條鹹魚。我渴望愛,卻局限於不滿足的愛;我渴望關係,卻一直小心翼翼;我期待性的歡愉,卻說不感興趣。
如果不曾面見過自己的糾結,我們又如何懂得自己。如果沒有盡可能地理解和辨別自己的聲音,我們只會被外界的標準分散精力,又如何能遇見自己內心期待的那一個人。
唯有當我們盡可能地懂得自己,相信自己,願意多一點耐心,才能跟隨著自己的內心去找到更願意的那個人。(羅近月)
我活得就像一條鹹魚。我渴望愛,卻局限於不滿足的愛;我渴望關係,卻一直小心翼翼;我期待性的歡愉,卻說不感興趣。如果不曾面見過自己的糾結,我們又如何懂得自己。如果沒有盡可能地理解和辨別自己的聲音,我們只會被外界的標準分散精力,又如何能遇見自己內心期待的那一個人。
唯有當我們盡可能地懂得自己,相信自己,願意多一點耐心,才能跟隨著自己的內心去找到更願意的那個人。(羅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