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猝死頻發應如何提防?
人們習慣性的認為運動是好事, 可以讓身體更健康, 卻很少去瞭解自己的身體。 有沒有慢性疾病或者先天疾病, 身體能承受多大強度的運動幾乎一無所知。
運動猝死主要有心源性猝死和腦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當中最為常見的猝死病因依次為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和心力衰竭;腦源性導致的運動性猝死主要包括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腦動脈硬化等原因。
運動猝死雖然沒有運動損傷那樣高的發生頻率, 但是它發生的突然性和後果的嚴重性要遠超過運動性損傷。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 心源性猝死在運動猝死中所占比列最大,
大學生運動猝死的特點
1.運動猝死發生的季節和時間節律主要為春秋兩季和下午, 這可能與大學學制有關, 春秋兩季初期正值學校開學之際, 大學生又開始參加體育比賽, 然而由於寒暑假期缺乏體育運動, 此時機體還不能完全適應高強度、對抗激烈的體育比賽, 容易出現運動猝死;
2.運動猝死的案例中女性比率要比男性低, 這可能是由於女性不願意參加大負荷運動, 對疲勞和過度負荷不易耐受等原因有關。
3.心理應激的影響較大。 有幾例運動猝死事件發生在體育加試或者測試中,
4.我國運動猝死年齡的峰值在20歲左右, 比國外猝死的高危年齡40-50歲要低很多。
5.運動猝死常發生在田徑賽、籃球、排球、足球和慢跑。
心源性運動猝死
心源性猝死主要是由於心血管性疾患所致, 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馬方氏綜合征等。 誘發機制可能有:
1.人體在進行緊張劇烈的運動時, 體內代謝速率加快, 血液中的兒茶酚胺水準增高, 心肌需氧量增加, 易出現心肌缺血缺氧, 缺血若超過30min, 有可能發生心肌缺血壞死。
2.運動中誘發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 使其灌注不良, 痙攣持續20min以上,
3.運動時體內電解質、激素內分泌的改變和代謝產物的堆積, 可引起血液理化特性的改變。 例如, 運動時心肌鉀鈉離子的變化, 可引起心肌的代謝性壞死;運動時血液游離脂肪酸產生的速率加快, 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以及所引起的應急性改變均可誘發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