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21世紀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中學生時期處在人生的黃金十年--青春期之中, 心理健康的穩定保持, 有利於這些未來棟樑們人格、品德、價值體系等素質的健康發展。

下面為您介紹的新世紀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有助於家長朋友們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初步評估。

一、情緒適當, 樂觀向上。

樂觀的情緒和心態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快樂應成為中學生的主導心境。 如果一個人經常愁眉苦臉、厭惡生活, 這個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同時,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應對自身的不足或缺憾, 不感到過分羞恥與內疚,

能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 既不妄自尊大, 也不過分自卑, 即使對自己身體的缺陷也能予以正視和接受, 並努力發展自己的內在潛能。

二、性格健全, 樂於學習。

健全的性格表現為對自己、對他人, 對客觀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方式都是穩定的和適當的。 能使自己的行為方式與其扮演的種種社會角色相一致, 能維持心理活動的協調, 言行基本一致。

樂於學習, 目標明確, 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另一重要標誌。 心理健康的中學生, 應熱愛學習, 刻苦鑽研, 有明確的目標, 並能從學習中得到滿足。 若產生厭學, 恐學等現象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適應社會, 樂於交往。

心理健康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應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能在符合社會要求或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 提出合理的需要, 建立廣泛的興趣, 樹立切合實際的理想, 遇到失敗或挫折時, 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符合心理健康標準的中學生應善於與人相處, 樂於與人交往, 能團結同學, 寬容待人, 對人熱情、信任、理解, 而不是採取嫉妒、懷疑、仇視的態度。

以上分別從心理、心智和社會適應性三個角度, 為您揭示了21世紀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心境異常體現已經持續了一個階段沒有自行消退的跡象, 為了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免受各類心理障礙疾病的侵擾, 請儘快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