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紅千層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Hónɡ Qiān Cé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紅千層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llistemon rigidus R.B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紅千層,

小喬木, 樹皮堅硬, 灰褐色;嫩枝有棱, 初時有長絲毛, 後變無毛。 葉互生;葉柄極短;葉片堅革質, 線形, 長5-9cm, 寬3-6mm, 先端尖銳, 初時有絲毛, 油腺點明顯, 中脈在兩面均突起, 側脈明顯。 穗狀花序生於枝頂;萼管略被毛, 萼齒半圓形, 近膜質;花瓣綠色, 卵形, 長6mm, 寬約4.5mm, 有油腺點;雄蕊長約2.5cm, 鮮紅色, 花藥暗紫色, 橢圓形;花柱比雄蕊稍長, 先端綠色, 其餘紅色。 蒴果半球形, 長5mm, 寬7mm, 先端平截, 萼管口圓, 果瓣稍下陷, 3爿裂開, 果爿脫落。 種子條狀, 長約1mm。 花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廣東、廣西、臺灣有栽培。

資源分佈:原產澳大利亞

【性味】味辛;性平

【歸經】歸肺經

【功能主治】祛風;化痰;消腫。 主感冒;咳喘;風濕痹痛;濕疹;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9g。 外用:適量, 搗或研末敷;或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