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不愛運動 可能不全是你的“錯”

我們的大腦是否天生就被懶惰行為所吸引?近日有研究顯示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每當我們試圖身體活動時, 就必須得調用額外的大腦資源, 所以大腦會為我們自動“設定”為更喜歡躺在沙發上的“懶人模式”。 換句話說, 不愛運動, 可能不全是你的“錯”。

■科技發現

不愛運動, 大腦想要“省電”

嚮往運動的人或許都有過同樣的經歷——無論是游泳還是瑜伽, 跑步還是器械, 興致勃勃地辦理了全年的健身卡, 到頭來使用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一想到要運動, 各種藉口輪番上陣, “想動”只是某個瞬間, “不想動”卻是常態。

儘管社會文化總在鼓勵我們積極運動, 然而實際上, 人們的積極性卻總是無法被調動起來。 究竟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去健身房的路呢?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為我們的“懶惰”提供了看似合理的解釋。

這是一篇刊登於《神經心理學》的研究, 它告訴我們懶惰其實是大腦的選擇。 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大腦行為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馬蒂厄·布瓦貢捷和他的同事表示, 當人們試圖進行身體活動時, 必須調動額外的大腦資源, 所以人們會在潛意識中選擇“節能模式”, 而拒絕運動。 換句話說, 在大腦的“慫恿”下, 儘管我們對運動有著良好的意願, 可實際上卻變得越來越不積極。

這些年來關於“久坐不動”危害的研究層出不窮, 其中一個原因便是,

“久坐”確實成了一種全民“懶惰模式”。 而今, 研究再度證實, 我們的大腦天生就被“久坐”行為所吸引, 研究結果的新鮮出爐, 也為人類的懶惰找到了最好的藉口。 從古到今回顧人類的發展, 大腦節約能源確實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 於是長此以往, 大腦便成功建立了屬於自己特殊的“節能模式”——運動口號喊得再響亮, 也無法使大夥兒成功從沙發上爬起來。

■專家解惑

“意識層面”的難題:拒絕運動還是傾向於運動?

為了瞭解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偷懶”的,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大腦行為的研究者在實驗中, 用電極記錄來回顧志願者們大腦中發生的事情。 結果顯示, 雖然從表面上看, 志願者們通常會更快地轉向“活躍的圖片”、遠離“懶散的圖片”,

但大腦活動的腦電圖讀數卻有不同的顯示結果——當志願者們遠離“懶散的圖片”時, 大腦會消耗更多能量, 同時也更耗費力氣。

“懶得動”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 可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上看, 大腦“節能模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此話題, 華南理工大學神經學專家王鍵教授、單嘉傑講師接受了記者採訪。

“腦電是一種需要耗能的生理現象, 所以神經心理學中, 會採用‘給予受試者不同刺激後再測量其腦電’的方法, 來研究人們對刺激反應。 ”王鍵教授解釋道, 其實除了腦電之外, 神經元還有很多生理過程需要耗能, 例如合成並分泌神經遞質。 所以如果單純通過分析腦電, 而得出“節能而拒絕運動”的結論, 會稍微有些片面。

換句話說, 即使在不運動時, 我們的腦電活動較弱, 可是其他大腦耗能的活動也可能在活躍進行著。 “無論是拒絕運動還是傾向於運動, 都是大腦意識層面的內容。 但意識是如何在大腦的結構基礎上產生的,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回答。 ”王鍵教授告訴記者, 哲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大衛·查默斯曾把這個問題歸結為——意識層面的難題。

人類的大腦是極其複雜的, 所以“腦電”這個相對簡單的參數, 也無法被作為意識層面的唯一標準。 或許正因如此, 研究者馬蒂厄·布瓦貢捷才嚴謹地在論文末尾寫到——大腦為了節能而拒絕運動, 只是對人們不喜歡運動的“可能解釋”。

如果不小心又“懶惰”了, “大腦節能”只能幫你承擔部分責任。

合照比獨照看起來更美?人腦認知有“偏見”

打開手機, 點進某個朋友的朋友圈欣賞他們的獨照, 再看看他們與別人的合照, 你是否發覺朋友在合照中看起來更加好看呢?在美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裡曾經出現過一個詞:啦啦隊效應, 劇中角色用這個詞來形容在團體中看起來迷人、單獨看卻普通的女生。 難道說, 在合照裡的你總是比獨照迷人, 是“啦啦隊效應”在作祟?

在這個自拍成潮流的年代, 這種奇怪的照片現象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有研究者表示, “合照更美”現象其實也是大腦“節能省電”的結果——當在掃視一個多人畫面時, 為了節約能量, 大腦會下意識地“拒絕”分析所有細節。 於是當我們在看團體照時,

每個人臉上的缺陷與不平衡, 都會在大腦概括的視覺過程中被平分模糊掉。

據單嘉傑介紹, 此結論源自一個結合了5個實驗的整理報告——無論是男性組、女性組還是男女混合組, 無論是4人小組還是16人大組, 某一個體在合照裡面都比單人照好看(根據他人評分)。 研究者認為這個現象的發生, 可能因為人類的視覺系統在看合照時, 會先得出一個整體印象, 隨後在用整體印象來評價單獨個體時, 就會篩除掉個體的不吸引人的特質。

“當評分者看合照時, 往往會更注視漂亮的個體, 所以相比看單人照, 掃視合照時大腦要處理的資訊可能會更多, 更耗時耗能。 由此可見, 從‘掃視一張合照’到‘最終給出評分’的過程中, 我們的大腦進行了大量的資訊處理。 ”單嘉傑告訴記者,“啦啦隊效應”產生的原因,也可能是人類大腦認知的“偏見”所致。

合拍更美,“啦啦隊效應”歸因於我們的大腦,無論結論出自“節能省電”還是“認知偏見”,在聽懂原理後,我們也就懂得了讓外表“加分”的小竅門。 ”單嘉傑告訴記者,“啦啦隊效應”產生的原因,也可能是人類大腦認知的“偏見”所致。

合拍更美,“啦啦隊效應”歸因於我們的大腦,無論結論出自“節能省電”還是“認知偏見”,在聽懂原理後,我們也就懂得了讓外表“加分”的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