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內分泌和失眠讓人產後憂鬱

孕育生命這個過程耗盡了女人半輩子積蓄的力量, 很多女人在生產之後都有了一定的憂鬱傾向,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後憂鬱症。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這種憂鬱傾向歸結于產婦自身心理的變換和環境的變換, 不過專家告訴我們, 患上產後憂鬱還有想當一部分生理上的原因。

內分泌變化讓產後媽媽抑鬱

妊娠後期, 孕媽咪體內雌激素黃體酮, 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 孕媽咪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 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尤其是產後24小時內, 體內激素水準的急劇變化是產後抑鬱症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研究發現, 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 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泌後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鬱。 研究顯示, 產後第1天, 游離雌三醇的水準比產前急劇下降, 產後第2—3天憂鬱產婦雌三醇的水準比非憂鬱產婦高, 雌二醇沒有明顯的改變。 經過對27名孕婦進行激素監測, 時間從產前3—5周至產後5—10周, 其時進行抑鬱量表評定, 結果孕激素下降幅度與抑鬱量表得分呈正相關, 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 產後抑鬱的可能性越大。

也有研究顯示, 產後抑鬱與尿中去甲腎上腺素減少有明顯關係, 與垂體、甲狀腺功能低下密切相關, 憂鬱的產婦血清中游離的三碘甲狀腺素(FT3)比正常的低。

當然, 有關激素與產後憂鬱、產後抑鬱症的關係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證實。 遺傳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 特別是有家族抑鬱症病史的產婦, 產後抑鬱的發病率高, 說明家族遺傳可能影響到某一婦女對抑鬱症的易感性和她的個性。 文獻還報導, 雙生自己家習研究均證實, 產後抑鬱症患者家族中, 單、雙向情感障礙的發病率均較高。

軀體因素:文獻報導, 有軀體疾病或殘疾的產婦已發生產後抑鬱, 尤其是感染、發熱時對產後抑鬱的促發有一定影響。 再有中樞神經機能的易感性, 情緒及運動資訊處理調節系統(如多巴胺)的影響, 可能與產後抑鬱的發生有關。

產後憂鬱的另一因素是疲倦

疲倦是造成產後情緒低落與憂鬱的主要因素。

有時候, 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在孩子幼兒階段, 母親最缺乏的就是睡眠。 小嬰兒需要餵食無數次, 因此在最初的幾周, 母親晚上睡覺也不得安生, 要起來喂好幾次奶。 極度的疲乏往往使母親感到生活沒有樂趣, 前途迷茫。 但是, 最困難的時期就是嬰兒早期, 在經歷了最初的夜不能寐後, 孩子會自然而然地一覺到天亮。 因此, 要確信在最低限度以內, 你和配偶可以配合嬰兒這生命中的階段。 如果你晚上需要起來照顧孩子, 別妄想只要在白天睡覺, 就可以彌補不足的睡眠。

成人的正常睡眠時間只要保證6-7個小時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每一個小時都被孩子吵醒, 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睡到覺。

嬰兒在晚上需要喂乳的時候, 產婦必須在白天儘量休息, 以保證身體健康。 可以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來休息。 在他睡覺時, 或是安靜地聽音樂時, 你可以睡一段時間。

疲倦是造成產後情緒低落與憂鬱的主要因素, 有時候, 這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不要趁嬰兒睡覺的時候做家事, 應該在白天時睡覺, 那麼在用過晚餐以後, 就不會感到很疲累。 有時候, 你可以在入夜時分較早入睡, 而由你的配偶把嬰兒帶到你的身邊, 喂他喝最後一次奶, 安置好, 使它入睡。 你可以在早上喂乳以前, 睡上好幾個小時。

過了這段令人疲憊的時期後, 孩子晚上的睡眠時間就會逐漸地拉長, 有時一晚上只需要起來一次, 這時, 你的身體就會逐漸好轉,

疲勞程度也會降低。 因此, 嬰兒早期的疲倦是有時限的, 調整好自己的身體, 在未來的日子裡, 你會很快走上有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