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陝西草藥》
【拼音名】Xiǎo Liǔ Guǎi
【別名】山救駕、牛蝨子、敗火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探春花的根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Jasminum floridum Bunge
採收和儲藏:自栽後3~4年起, 每隔1年收穫1次。 根全年可采, 洗淨, 切片, 曬乾。 葉夏、秋季生長茂盛時, 把有葉枝條割下, 曬乾, 打下葉片, 除去枝梗。
【原形態】直立或攀援灌木, 高0.4-3m。 當年生枝草綠色, 扭曲, 四棱。 葉互生, 複葉, 小葉3或5枚, 稀7枚, 小枝基部常有單葉;葉柄長2-10mm;小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 稀倒卵形或近圓形, 長0.7-3.5cm, 寬0.5-2cm, 先端急尖, 具小尖頭, 稀鈍或圓形, 基部楔形或圓形;頂生小葉片常稍大, 具小葉柄,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谷地或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河北、陝西、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向陽, 常野生於較乾燥的山坡。 土壤以深厚、排水良好的黃色砂質壤土較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 育苗移栽:在8~9月果實成熟時採收, 與半幹濕的細沙混合貯藏。 3~4月播種, 每1hm2用種子75kg,在苗高5cm時,
田間管理 栽後每年中耕除草、追肥3次。 第1次在栽後新芽萌發時, 第2次在6月, 第3次在10月。 第1、2次追肥以人畜糞水為主, 冬季可用火灰或腐殖土拌人畜糞水, 在株旁開窩施入。 以後各年管理, 與第1年相同。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 有多數扭曲、粗細不等的支根。 長短不一, 直徑0.5-1cm。 表面上黃色或黃褐色, 有細縱皺紋及細根痕。 質堅硬。 氣微, 味微苦、澀。
【性味】苦;澀;辛;性寒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食。 主咽喉腫痛;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燙傷;刀傷;食積腹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20g;或研末沖酒。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或幹品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陝西草藥》:生肌, 收斂。 治刀傷。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