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自我調節,解決輕度憂鬱症的現象

憂鬱症在我們生活中分為2種形式, 一種是輕度憂鬱症, 一種是重度憂鬱症, 今天我們就先對輕度憂鬱症如何治療做一個瞭解吧。

在治療上, 輕微的憂鬱症通常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比較多, 不一定要用藥, 調整一下生活, 改變一些行為, 就有可能改善。 像是轉換工作、多與親友聯絡、少看一些灰色負面的書籍或電視電影等, 有時候甚至光靠運動就能改善。

如果這些方法都嘗試過, 仍然走不出低潮, 不妨尋求心理治療師的幫忙, 心理治療師可提供認知行為治療, 協助患者調整思考方式。 例如有些患者對於人生的態度和看法總是偏向負面, 認為大家都覺得他不好而顯得鬱鬱寡歡, 其實別人並沒有這個意思;又或者有患者很期待所做所為得到周遭人的恭維, 只要別人沒有讚美, 就會覺得別人看輕他而陷入低潮, 其實, 這些都是患者思考過於負面所致。

精神科醫師或心理治療師可以分析他們的思考盲點, 協助改變不當的認知。 進行方式通常是一周會談一次, 之後回去必須“做功課”, 也就是一旦又出現“別人為何不恭維我”的想法時, 趕緊記錄下來, 並且試著改變這種想法。 畢竟人際之間相處,

沒有誰一定要恭維誰的道理, 而且想要得到別人的讚美, 也可以試著自己先讚揚別人。 類似這樣檢討自己出現負方向思考的念頭, 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正方向的思考, 有助於走出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