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麥冬的性味及治療用藥

【性味與歸經】甘, 微苦, 微寒。 歸心、肺、胃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2~4錢;或入丸, 散。

【宜忌】凡脾胃虛寒泄瀉, 胃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植物形態】沿階草(《江西通志》), 又名:羊韭、馬韭、羊薺、愛韭、禹韭、忍陵、不死藥、僕壘、隨脂(《吳普本草》), 羊耆、禹葭(《別錄》), 階前草(《綱目》), 書帶草、秀墩草(《群芳譜》), 馬糞草、家邊草、韭葉麥冬。

【選方】

①治療慢性肝炎:雞蛋5個, 枸杞、花生米、瘦豬肉各30克, 麥冬10克, 鹽、濕澱粉、味精各適量。 首先將花生米煎熟, 枸杞洗淨, 入沸水中略氽一下。 麥冬洗淨, 入沸水中煮熟, 切成碎末, 瘦豬肉切丁, 雞蛋打在碗內, 加鹽少許打勻,

把蛋倒進另一碗中隔水蒸熟, 冷卻後將蛋切成粒狀。

鍋置旺火上, 放花生油, 把肉丁炒熟, 再倒進蛋粒、枸杞、麥冬碎末, 炒勻, 放鹽少許及濕澱粉勾芡, 放味精調味, 鋪上花生米即成。 每日2次, 佐餐食。 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 適用於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輔助治療。 健康人食用能增強體質, 防病延年。

②治療慢性胃炎:麥冬、黃芪各9克, 黨參、玉竹、黃精各10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對胃陰不足者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