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頸椎狹窄治療方法,病因及預防方法

頸椎狹窄是一種很常見的頸椎疾病, 椎管發育扁平、軟骨發育不全、椎板肥厚等, 都可以會導致頸椎狹窄。 頸椎狹窄的治療方法, 大體上分為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 另外, 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 大家也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來預防頸椎狹窄。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頸椎狹窄的病因、治療方法和預防方法。

一、病因

由於引起椎管狹窄的發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除椎管本身發育扁平外, 尚與椎板肥厚、椎弓根短、小關節肥厚或向椎管方向增長等因素有關, 當然黃韌帶肥厚亦與先天發育有關。

先天發育性因素。 先天發育性因素主要是軟骨發育不全。 此種原因在臨床上較為多見, 且是構成發病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數千例手術病例的觀察發現, 此種因素與家族及地區有一定關係, 某些地區及家族較為多發。

由於椎管發育性狹窄, 致使椎管內容積縮小,

並引起局部的有效間隙下降, 以致椎管內的脊髓組織處於臨界飽和狀態。 這種患者在後天稍遇某些繼發性因素, 包括外傷性水腫、椎節鬆動不穩、髓核突出(或脫出)和骨刺形成等時, 均易激惹椎管內的脊髓組織, 引起神經症狀。 患者矢狀徑愈小, 病情愈重;致壓物愈大, 症狀亦愈明顯。 在此基礎上, 如果患者同時伴有後縱韌帶骨化或其他病理解剖性因素, 不僅病情重, 且治療困難, 預後亦差。

二、治療方法

對不典型的病例首先應採用非手術療法, 如臥床休息、牽引、按摩、理療及藥物治療等。 同時應避免著涼與過勞, 以促進神經刺激之症狀恢復。 經非手術療法治療無效的典型病例, 應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以全椎板截除, 徹底減壓為主。 所謂徹底減壓是指在截除椎板時不但要夠高夠寬, 而且要解除椎體後部(椎管前部)和側隱窩的增生骨質, 以便徹底解除馬尾及神經根的一切壓迫。

對輕型病例可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 多數患者非手術療法往往症狀獲得緩解。 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儘快行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按照入路不同可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後路手術。 手術入路的選擇, 應在臨床的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 術前應明確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部位, 做到哪裡壓迫在哪裡減壓, 有針對性的進行致壓節段的減壓是原則。 對椎管前後方均有致壓物者, 一般應先行前路手術, 可有效地去除脊髓前方的直接或主要致壓物, 並植骨融合穩定頸椎, 達到治療效果。 如無效或症狀改善不明顯者, 3~6個月後再行後路減壓手術。 前路及後路手術各有其適應證, 兩者不能互相取代, 應合理選擇。

三、預防方法

方法一、對於使用腰部勞動強度大的職業, 要配戴有保護作用的寬腰帶。 預防椎管狹窄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不宜坐位或低頭過久等等。 要從日常的生活習慣開始, 養成良好的姿勢來預防椎管狹窄。

方法二、坐立、或伏案工作不要太久, 應該避免因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所帶來的軟組織疲勞, 劇烈運動前,

注意準備活動及保護。

方法三、平時要多注意合理的勞動姿勢與良好的生活習慣。 搬抬重物時, 髖膝彎曲下蹲, 腰背伸直, 重物緊壓身體後, 方能用力起立和邁步。 當在背或扛重物時, 胸稍前彎, 髖膝稍屈, 邁步穩, 步子不宜大。 睡覺時時, 頭頸部要自然中立位, 雙髖雙膝稍屈, 並避免機體受風著涼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