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

老中醫盛國榮的看病秘方

盛國榮

盛國榮教授, 漢族, 1913年11月25日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詩山村, 其祖輩世代業醫, 自幼耳聞目濡, 13歲起攻讀《內經》《難經》《傷寒論》《神農本草經》《脈經》等經典著作, 1946年懸壺於【廈門市】, 並得到陸淵雷、章次公等名醫指點, 1947年考取【中央考試院】行醫執照, 1979年任【福建中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內科》編委、【全國高等院校中醫專業編審】委員、歷任【福建省】和【廈門市】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省人大常委、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 現任【福建中醫學院】教授、【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名譽校長、兼職教授、【香港中醫診療院】名譽院長、【廈門國際中醫培訓中心】客座教授、【廈門蘇頌學術研究會】會長。

盛國榮教授畢生精力, 勤學博覽、善於探索, 學術上無門戶之見, 他認為中醫好、西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 主張無論中西, 擇善而從, 祖國醫學源遠流長, 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限於時代, 不無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歷史在發展, 時代在前進, 必須取長補短, 去其糟粕, 取其精華, 知古以鑒今, 遵古而不泥古, 以「洋為中用, 古為今用」, 不能因循守歸, 固步自封, 在臨床上應結合現代醫學檢驗, 作為客觀標準。 在60年代的臨床診療中, 提倡膽大心細, 堅持辨證論治, 做到「理」要通順;「法」要周到;「方」要靈活;「藥」要對症。 處方用藥才能出奇制勝, 屢起沉 , 聲名遠播海內外。 他著述頗豐,
並在海內外有影響雜誌發表醫學論文100多篇, 其中多篇論文早在60年代初曾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譯成外文, 向國外交流, 並先後應邀赴【香港】【新加坡】等地做學術講座和交流。

〔資腎益氣湯〕〔組成〕:(1)生曬參10克(藥湯燉)(2)黃耆30克(3)車前子20克(4)茯苓皮30克(5)杜仲20克(6)地骨皮15克(7)澤瀉15克。

〔主治〕:慢性腎炎, 神疲倦怠、腰酸腿軟、四肢輕度浮腫、小便短赤、大便時溏時秘、口幹而喜飲、舌質淡有齒痕、脈沉細等。

〔用法〕:日一劑, 文火久煎, 分溫服。

〔加減〕:(1)脾虛氣滯、全身浮腫明顯者, 加川花椒10克、生薑皮3片、另以玉米須60克、水3大碗先煎, 去渣將湯分2次煎上藥。 (2)腎虛水泛、面浮身腫, 按之沒指, 乃腎陽不化, 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破故紙8克、桑螵蛸8克。 (3)瘀血阻絡、水腫久留、面色暗滯、舌質紫暗者,

加生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紅花5克、益母草10克。 (4)脾虛失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舌淡苔白膩者, 加白朮15克、砂仁10克、陳皮10克。 (5)腎衰水泛、頭目眩暈、噁心嘔吐者, 加吳茱萸8克、半夏8克、陳皮8克、代赭石20克。 (6)若出現尿毒癥者, 可配合〔寧元散〕。 (7)如血壓升高、頭暈腦脹、手指蠕動、面色潮紅、舌乾咽噪、煩燥不眠, 屬於陰虛陽亢者, 加夏枯草15克、炒棗仁30克、龜板20克、地龍幹20克、天麻10克。 (8)如邪毒內閉, 用〔安宮牛黃丸〕, 每日服一粒, 日服2次, 羚羊角尖磨溫開水, 每日服2克, 日服2-3次。 中醫治療慢性腎炎, 因症狀不同治法亦異, 主要以辨證論治, 隨症加減, 因勢利尋, 急則治標, 緩則治本, 或標本兼治。 善後可用〔安腎湯〕以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