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酸漿子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Jiǎ Suān Jiānɡ Zǐ
【來源】為茄科植物假酸漿的種子或果實。 秋季採收。
【化學成份】種子含油18.6%, 其中飽和住房酸11.1%、亞油酸20.8%、油酸64.4%和不皂化物質(豆甾醇、穀甾醇)0.83%。
【性味】
①《貴州草藥》:種子:微甘, 平。
②《雲南中草藥》:果實:酸澀, 平, 小毒。
【功能主治】
①《貴州草藥》:種子:清熱退火, 利尿。
②《雲南中草藥》:果實:祛風, 消炎。 治風濕性關節炎, 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錢。 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發燒:假酸漿子三錢, 煨水冷服。
②治胃熱:假酸漿子、馬鞭草各三錢, 煨水冷服。
③治熱淋:假酸漿子、車前子各三錢, 煨水服。 (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④治瘡癰腫痛, 風濕性關節炎:假酸漿果實五分至一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