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孕前調養的方法
孩子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的所有希望, 也都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寶寶, 所以現在就有很多的備孕媽媽也都開始在孕前進行中藥調理, 並且積極治療一些本身就有的慢性病或其他疾病, 才能在懷孕時給予寶寶最有利的生長環境,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進行孕前調理呢?孕前中藥調理的方法又是什麼呢?那麼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來說一下中醫孕前調理的方法吧。
第一步:調經中醫通過月經的量、顏色、週期等, 往往可以判斷出女性身體的癥結所在。 中醫認為, 女性月事主要與肝腎功能以及沖脈、任脈有關, 如果這些臟腑、經絡出現問題, 會導致月經異常, 因此應充分重視和調理。
第二步:量體溫正常人的體溫, 排卵後在孕酮的作用下體溫會上升0。 3~0。 5℃。 持續14天, 然後體溫下降。 如果只是體溫上升3~5天后就下降了, 或是一直沒有升高的跡象, 說明排卵可能有問題。
第三步:暖宮中醫有宮寒不孕的說法。 子宮就像是胎兒的暖房, 如果子宮內冰冷, 那麼胎兒就無法生長。 為了防止宮寒, 女性應特別注意保持小腹溫暖。 尤其是在空調環境下工作的女性以及那些經常坐著不動的女性, 更應該注意腹部保暖。
第四步:養氣安神民間有女子多妒不孕的說法, 意思是心胸狹窄、經常生氣、嫉妒可能會導致肝氣鬱結, 影響受孕。
1、經後期
首先, 經後期, 時逢月經適淨, 血海空虛, 屬月經的閉藏階段, 特點是陰長陽消, 由腎所主, 腎藏精。 精是人體生殖和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在月經週期中, 天癸至和行經都需必備的物質基礎, 正如傅青主所說“且經原非血也, 乃天一之水出自腎中”。 腎為經水之源,
才能正常來潮而具備受孕能力。 所以, 經後期重以滋補腎陰。
方用百靈育陰湯:熟地、白芍、山茱萸、海螵蛸、川斷、桑寄生、阿膠、龜板、女貞子。
2、經間期
其次, 經間期, 是“重陰必陽”階段, 呈“之候”, 此時;中任氣血流通, 應激調節“重陰”的相對不平衡狀態而表現出的一種現象。
所以, 經間期的特點是腎經已充, 重陰轉陽, 為順利實現這一轉化, 治以溫腎活血法, 以順其勢便於卵巢血流流通, 從而排卵。
方用百靈育陰東加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牡丹皮、赤芍、牛膝。
3、經前期
再者, 經前期, 屬陽長陰消階段, 此時腎陽漸旺以溫煦胞宮為孕卵著床、發育提供條件, 反此則宮寒不孕或月經失調。
據陰陽互根之理, 仿景嶽六味與八味之意,
以上所講的就是中醫孕前調理的方法, 其實父母的體質會遺傳給孩子, 這也將成為孩子先天的稟賦。 但在現實生活中, 一個人往往會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體質, 這就需要到正規醫院請中醫進行全面的診斷, 就不同體質做出正確判斷, 以便給出針對性的調理方案, 提出更為詳細的日常生活建議, 從而生出更為健康的孩子。 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