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窮養兒子富養女今天還適用嗎?

自古以來, “窮養男孩富養女”是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 女孩子養貴氣, 男孩子養志氣, 今天還適用嗎?

據調查顯示, 八成家長認為此家教觀有道理。

但大家也紛紛提出, 時代變了, 古訓也要“變通”了!但如何變臉才適用現在的孩子?家長們討論熱烈, 觀點不一, 你又支持哪一派的觀點呢?

贊成派:古訓有理, 生兒子要求更嚴厲!

在調查中,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同這樣的教養方式。 如今生活條件雖然寬裕多了, 但男人做為社會和家庭的主要支柱並沒有改變。

因此, 相比之下, 父母對兒子會有更嚴厲的要求, 更注重堅強意志及生存能力的培養, 日後才能扛起一家之主的大任。 “而女兒就是貼心小棉襖, 天生就是用來寵的”, 多半家長面對女兒的撒嬌忍不住會“軟化”要求。

網友“年華似流水”就認為, “男孩太嬌慣就會變得文弱, 失去男兒本色。 女孩富養, 長大了才不致於在榮華富貴面前栽跟頭,

當然也要注意引導, 不要養成了個勢利眼或一味貪圖享受的寄生蟲就完了。 ”

而家長孓澀更直截了當, “女孩當然要富養, 要不一個饅頭就被拐走啦!而男孩確實要窮養, 長大了才能吃苦耐勞、有責任心嘛。 ”

激進派:男女都一樣, 都應該“窮養”!

“現在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 不論男女都很重視, 但這並不代表就要嬌寵孩子, 條件雖然好了, 但培養孩子吃苦及生活自理能力, 這是必要的。 ”網友“耕雲釣月”認為, 不論女兒還是兒子, 都應該適當“窮養”。

家長“玲瓏石”從小就給孩子灌輸“小富由儉”的思想, 並很注重節約習慣的培養, “衣服破了帶孩子去補下再穿;家裡修什麼東西都帶上, 包括賣廢品;學的第一首詩是《憫農》;撒在桌上的飯粒讓他撿起來。

網友“水木/mn”提出, 現在就一個寶貝疙瘩, 生活是比較寬裕了, 但還是要讓孩子時時瞭解父母的辛勞, “如今享受的一切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要讓孩子學會珍惜現有的生活。 ”

實際派:沒刻意區別, 只是力所能及!

在大多數人眼裡, “窮養”和“富養”的意義, 已經超越了金錢本身的意義, 更多的是一種品質上的培養。

不過還是有少數家長認為, 該富養還是窮養, 並不完全由父母意願決定, 這還受每個家庭經濟實力、成員組成、個人素質等具體境況的限制, “在實際操作中, 力所能及地去做就是了。 ”

家長“艾小兜”就認為, “這個老觀念太絕對, 養兒育女其實很簡單, 不論生男生女, 只要對孩子的發展有利, 父母都會在自己承受範圍儘量給孩子最好的。

而網友“花花”也坦言, “不必太刻意去區別窮養和富養的概念, 只要在自己的能力基礎上, 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自然而教’就行了。 ”

叛逆派:條件“富”了, 做不到“窮養”!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一文中, 有言:“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這樣歷經磨難之後才可“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從而擔當大任!

然而, 在如今吃穿不愁的獨生子女家庭, 卻沒有幾個人捨得這樣歷練自己的孩子。 在調查中, 提到具體的“窮養”方式, 受訪家長也只是停留在“讓孩子學會節約”、“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這樣的小事情上。

“理論上支持, 但實際操作中很難執行, 現在條件‘富’了, 再怎麼‘窮’孩子, 也‘窮’不到哪去啊!”家長“莎莎”笑言,

“就這麼一個掌中寶, 確實捨不得讓孩子太吃苦, 家裡有好吃的好玩的, 大人肯定先 讓給他咯。 ”

提到挫折教育, 網友“Dingding”對兒子也是一臉無奈。 “現在我兒子動不動就說, ‘媽, 這事我做不了, 你來做吧’, 主要是爺爺奶奶從小包辦太多了, 現在他一遇到困難就逃避, 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改變他了……”

多磨難, 紈絝子弟少偉男”在物質豐富的時代, 有了更深刻更嶄新的內涵。

究竟何為“窮養”何為“富養”?在孩子教養上, 家長要如何把握之間的度?咱姑且先走出“當局者”的彷徨, 聽聽早教專家作為“旁觀者”的理性說辭。

陳明興教授:物質豐厚了, 孩子更要“窮養”!

我比較認同第二種代表性觀點:男女都一樣, 都應該‘窮養’。 至於條件“富”了,

做不到“窮養”, 我就不敢苟同了, 這些家長可以去瞭解一下比爾蓋茨和李嘉誠對孩子的“窮養”, 或許會有所啟發。

這是家庭、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時代, 有人提出“富不過一代”, 加上現在多是“獨生子女”, 造成對孩子的要求是:只能成功不許失敗。 加上女性也越來越多地參與社會活動, 時代賦予了女性更多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這些都成為男女都應該“窮養”的依據。

該怎麼“窮養”?家長先教會孩子做好兩件事:

一、主動、大聲、看著大家打招呼;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兩件事看似小皮毛, 其實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其一是從小養成禮貌待人, 自信陽光的性格, 並且積極互動;其二是去除現在普遍存在的‘過保護’現象, 孩子在自我學習過程中, 意志力、抗挫能力、情緒控制能力都能得到培養。”

當今社會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素質的競爭。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關鍵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直善良的品格。

古典經典《弟子規》就精闢地告訴我們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教育的“教”字就是孝在先文在後,可見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

家蘇玲:女孩養貴氣,男孩養志氣!

現代社會,物質豐裕了,家長要正確地理解和實施“窮養”。

“窮養”不是讓其餓著、凍著,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這樣長大才懂得珍惜和奮鬥;再者,家長可能有足夠能力讓孩子享受,但還是要從小培養吃苦節儉的習慣和堅韌的性格。

有了這樣的理念,再去具體地實施就容易多了,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是讓保姆每天為其準備好早餐,還是讓他自己早點起來,煎個雞蛋,熱杯牛奶;是小車接送,還是讓他自己乘公車上下學;是買個普通書 包,還是高檔拉杆書包;零花錢給還是不給,給多還是給少;上大學時住普通宿舍還是高級公寓……

據報載,湖南曾有一對生意上十分成功的父母為了培養他們已經有些紈絝習氣的孩子,選擇了變賣所有家產,並對自己十六、七歲的孩子謊稱已破產,帶著孩子回到農村老家去種地的真實故事,可能可以給家長們不小的啟發。

我認為,“男孩窮著養”強調的是挫折教育,側重意志的培養,養的是“志氣”;而“女孩富著養”強調的是文化修養的投資,側重性情的陶冶,養的是“貴氣”。

現代家庭的幸福也在於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只要你理念正確了,做起來都遊刃有餘。

專家謝巧菊:“窮養”不難,父母要適當“偷懶”!

在調查中,有部分家長表示,“窮養”孩子說來容易做到難。其實,我覺得,“窮養”孩子並不難,關鍵在於家長心態能否改變。

不少家長總抱怨孩子懶、自理能力差,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過分“勤快”了。孩子到了自己學吃飯的年齡,家長見不得滿桌的狼籍,最後忍不住出手餵飯;孩子撿個玩具撿半天,看著一地淩亂,家長又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齊齊。

“窮養”孩子,首先體現在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相當一部分家長難以堅持。因此,家長在“窮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偷懶”,一定要學會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自我、霸道,家長在生活細節上還要學會對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長給個“六、七分”就好,不要超過“八分”。比如帶到超市買吃的,不要順著孩子什麼都買,回到家裡也不要一口氣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學會克制、節儉和適量消費。

意志力、抗挫能力、情緒控制能力都能得到培養。”

當今社會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素質的競爭。其實,窮養也好,富養也罷,關鍵是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直善良的品格。

古典經典《弟子規》就精闢地告訴我們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教育的“教”字就是孝在先文在後,可見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有智慧。

家蘇玲:女孩養貴氣,男孩養志氣!

現代社會,物質豐裕了,家長要正確地理解和實施“窮養”。

“窮養”不是讓其餓著、凍著,是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所限制,這樣長大才懂得珍惜和奮鬥;再者,家長可能有足夠能力讓孩子享受,但還是要從小培養吃苦節儉的習慣和堅韌的性格。

有了這樣的理念,再去具體地實施就容易多了,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是讓保姆每天為其準備好早餐,還是讓他自己早點起來,煎個雞蛋,熱杯牛奶;是小車接送,還是讓他自己乘公車上下學;是買個普通書 包,還是高檔拉杆書包;零花錢給還是不給,給多還是給少;上大學時住普通宿舍還是高級公寓……

據報載,湖南曾有一對生意上十分成功的父母為了培養他們已經有些紈絝習氣的孩子,選擇了變賣所有家產,並對自己十六、七歲的孩子謊稱已破產,帶著孩子回到農村老家去種地的真實故事,可能可以給家長們不小的啟發。

我認為,“男孩窮著養”強調的是挫折教育,側重意志的培養,養的是“志氣”;而“女孩富著養”強調的是文化修養的投資,側重性情的陶冶,養的是“貴氣”。

現代家庭的幸福也在於無論是“窮養”還是“富養”,只要你理念正確了,做起來都遊刃有餘。

專家謝巧菊:“窮養”不難,父母要適當“偷懶”!

在調查中,有部分家長表示,“窮養”孩子說來容易做到難。其實,我覺得,“窮養”孩子並不難,關鍵在於家長心態能否改變。

不少家長總抱怨孩子懶、自理能力差,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過分“勤快”了。孩子到了自己學吃飯的年齡,家長見不得滿桌的狼籍,最後忍不住出手餵飯;孩子撿個玩具撿半天,看著一地淩亂,家長又忍不住收拾得整整齊齊。

“窮養”孩子,首先體現在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相當一部分家長難以堅持。因此,家長在“窮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適當“偷懶”,一定要學會忍受孩子的不完美,等待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

此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普遍比較自我、霸道,家長在生活細節上還要學會對孩子有所保留。孩子要“十分”,家長給個“六、七分”就好,不要超過“八分”。比如帶到超市買吃的,不要順著孩子什麼都買,回到家裡也不要一口氣全部吃光,要教孩子學會克制、節儉和適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