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中藥白頭翁的傳說

白頭翁”為毛莨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 別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頭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貓爪子花等等, 分佈在我國的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陝西、黑龍江等省的山崗、荒坡及田野間。 白頭翁的特徵在《開寶本草》中有記載:“今驗此草叢生, 狀如白薇而柔細稍長, 葉生莖頭, 如杏葉, 上有細白毛, 近根者有白茸。 ”

傳說唐代詩人杜甫困守京華之際, 生活異常艱辛, 往往是:“殘杯不與冷炙, 到處潛悲辛”。 一日早晨, 杜甫喝下一碗兩天前的剩粥, 不久便嘔吐不止, 腹部劇痛難耐。 但他蝸居茅屋, 身無分文, 根本無錢求醫問藥。 這時, 一位白髮老翁剛好路過他家門前, 見此情景, 十分同情杜甫, 詢問完病情後說道:“你稍待片刻, 待老夫采藥來為你治療。 ”過不多久, 白髮老翁採摘了一把長著白色柔毛的野草, 將其煎湯讓杜甫服下。 杜甫服完之後, 病痛慢慢消除了,

數日後痊癒。 因“自憐白頭無人問, 憐人乃為白頭翁”, 杜甫就將此草起名為“白頭翁”, 以表達對那位白髮老翁的感激之情。

白頭翁雖是野草, 但藥用價值卻很高, 歷代本草專著多有記述。 中醫認為, 白頭翁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消贅的功效, 有詩曰:“苦溫味性白頭翁, 主入心經與腎經, 溫症發狂為主治, 並消積聚瘕和症。 癭瘤瘰鬁皆能散, 鼻衄金瘡亦可平。 陰疝痊兮偏腫愈, 禿瘡膻腥治亦能。 腹痛骨病牙痛止, 紅痢能將毒性清。 腸垢搜刮堪竭淨, 佐之以酒效尤靈。 ”

直至今天, 人們都在用“白頭翁”作一味中草藥。 而且還在園林中作自然式的配置或佈置花壇等, 用以美化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