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全血粘度高是什么意思

全血粘度高是指血管內血液流通受阻的因素引起的, 而且血管里面存在很多的因子, 這些因子經過血管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摩擦力, 這種摩擦力就是指全血粘度。 全血粘度高是會影響到血液的流通速度的, 發作的時候會出現缺氧以及供血不足的情況, 從而會引起冠心病以及腦梗塞的癥狀。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 各種血細胞、分子顆粒之間以及血液與血管壁之間會產生一定的磨擦力, 這種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產生的原因。 一般來說, 在早上血液黏度升高, 上午8點達到頂峰, 下午開始下降, 午夜至凌晨3點間最低。 臨床上將血液黏度超過正常標準稱為“高黏滯血癥”。 高黏滯血癥的危害是由此引起的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不足, 造成缺血缺氧, 從而導致冠心病、腦梗死、腎衰、阻塞性肺疾患病情加重。

血黏度高有什么癥狀?

1、晨起頭暈, 晚上清醒。 有的人早晨起床后就感到頭腦不清醒、思維不流暢, 可是到了晚飯后, 精神卻達到了最好的狀態, 沒有困意。 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禍。

2、午飯后犯困。 健康成年人午飯后的困倦感, 可以忍耐, 但血黏度高的人午休時無法午睡, 一個下午都會覺得又累又困,

眼睛睜不開, 身體也會不舒服。 這是因為午飯后血液循環加速, 血液粘度過高導致大腦供血不足。

3、下蹲困難、呼吸氣短。 蹲下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會驟減, 加之血液過于黏稠, 血液循環供血不足, 氧氣與與二氧化碳不能及時交換, 使肺腦等重要臟器缺血, 從而導致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的現象。

4、口唇發紫, 干活氣短

血液粘度高的人, 常伴有紅細胞增多的現象, 嘴唇呈青紫色是明顯的特征, 而且稍微做一些體力勞動, 就容易出現喘不過氣的現象, 這類人要留意自己是否已出現心血管或肺臟的病變。

需注意, 很多情況下, 患者血黏度變高時不會出現任何癥狀, 即使發現上述癥狀, 也不代表是特異性的改變。 此時建議到正規醫院檢測, 切勿自行診斷、用藥。

日常生活中如何降低血液粘稠度?

1、多喝水。 夏天氣溫高, 人體出汗多, 體內容易缺水, 若水分不能及時補充, 缺水更加嚴重, 可使血黏度增高, 促使血壓升高和血栓形成。 早晨起床后、每餐飯前一小時和就寢前飲水為宜。

最好每天飲用2000毫升水, 且應選擇白開水或淡茶水, 其張力、密度、生物活性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液, 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

2、少吃動物內臟、濃肉湯及油炸食品。 飲食宜清淡, 粗細糧搭配。 并且可以吃一些能“稀釋”血液的食物如山楂、洋蔥、檸檬和海魚等。 可多吃含VC的果蔬, 維生素C可以調節血脂, 蔬菜中的纖維素可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 從而降低血黏度。

3、戒煙忌酒。 其中香煙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 增加血小板聚集, 加速紅細胞凋亡, 降低血流速度。 大量飲酒可以損傷肝臟, 影響其對脂質等的代謝, 從而增大血黏度。

4、有時間就鍛煉身體, 到戶外跑跑步, 讓身體活動起來, 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

讓血流通暢。 在運動頻次上, 建議每周鍛煉5天, 每次鍛煉半小時即可。 鍛煉前做做熱身, 鍛煉后再做放松活動。 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可能會導致體內脂肪增長, 反而傷害身體。

5、多放松情緒。 中青年人血黏度高往往與情緒緊張焦慮、壓力過大、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等有關。 只有放松情緒, 疏解壓力, 規律作息, 保證睡眠質量才是降低血黏度的調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