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鱧魚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拼音名】Lǐ Yú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

【別名】蠡魚、鯛魚、鰥、鱺、黑鱧魚、玄鱧、文魚、黑鯉魚、黑魚、烏魚、烏鱧、黑火柴頭魚、蛇皮魚、烏棒、活頭才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鱧科動物烏鱧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採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 捕後, 除去內臟, 洗淨, 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烏鱧, 體圓呈棒狀。 體長為頭長的3.2-3.7倍;為體高的4.5-4.8倍。 頭略扁平, 其背部有許多小感覺孔。 吻長圓形。 口裂大。 兩頜、犁骨及齶骨均有細齒, 有時還間雜大型牙齒。 鰓裂大, 鰓耙10-13。 背鰭47-52, 臀鰭31-33, 側線鱗60-61。 尾鰭圓形。 體上部灰黑色, 下部灰黃色或灰白色。 體側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條紋。

頭側有兩條縱行黑條紋。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烏鱧屬肉食性兇猛魚類。 棲息于水草茂盛處沁底的水域, 對水質適應性強。 生長速度快, 一冬齡魚體長可達25cm。

資源分佈: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 其他各地均有分佈。

【栽培】

生活習性, 烏鱧為底棲性魚類, 喜棲息在水草叢生, 水體渾濁、水流緩慢的水域中具有輔助呼吸器官, 耐缺氧, 當水體缺氧, 可淨頭露出水面, 藉鰓腔內的鰓上器直接進行氣體交找。 可比其他魚類更長時間生活在無水環境中在0-40℃的溫度範圍內均能生活, 並可潛伏於泥圭的越冬。 烏鱧跳躍力強, 常於塘內跳出水面而進入相鄰塘內。 也可以似蛇狀移行到其他塘內。 烏鱧為突襲性捕食方式。 體長3cm以下的幼魚以輪蟲、枝角類、找足類為鉺料;4-8cm的小烏鱧以水生昆蟲、小蝦和小魚為食;8cm以上則以魚類為主要食物,

甚至可吞食比其體長的魚類。 在水溫20℃以上, 食物豐富的條件下, 烏鱧生長很快, 最大體重可達5kg左右。

繁殖技術, 烏鱧的人工繁殖技術大致與家魚相同, 可以參考。 烏鱧產卵池可大可小, 1m2的小泥池、木盆、水缸均可。 可用激素催產, 池中最好放些水草, 因鈾鱧有用水草築巢的習性, 當將魚苗移入苗種池時, 最好先清塘、消毒、施肥、部育浮游生物, 實行肥水下塘。 每1hm2放苗75萬-150萬尾。 當魚種長到10-13cm時即可按成魚標準飼養。

飼養管理, 單養烏鱧的池塘, 3-5cm的魚種, 每1m2可放養5-10尾;10-13cm體長時, 每1m2可放養3-5尾;體長在20-30cm以上時, 每1m2放養1尾。 人工餌料有魚粉、米糠、玉米粉、花生麩等。

也要配合投給動物內臟、蝌蚪、野雜魚等動物性餌料, 每日投量為烏魚體重的5%左右。 除單養外, 也可以採用混養、套養等方法以降低成本, 增加效益。

水質管理很重要, 應每日注入新水, 保持水體中足夠 的溶解氧, 以利烏鱧生長, 一般在養殖的頭3個月內, 每月進行1次篩選分檔。 將魚體大小大致相等的魚種放養在同一池內, 並不斷降低密度, 最後每1m2放養3-4尾。

【化學成份】

食部每100g含水分78g, 蛋白質19.8g, 脂肪1.4g, 灰分1.2g, 鈣57mg, 磷163mg, 鐵0.5mg, 硫胺素(thiamine)0.03mg, 核黃素(riboflavin)0.25mg, 煙酸(nicotinic acid)2.8mg。 另處, 肌肉中還含組氨酸(histidine)和3-甲基組氨酸(3-methylhistidine)。

斑鱧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脾;胃;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脾益胃;利水消腫。 主身面浮腫;妊娠水腫;溫痹;腳氣;產後乳少;習慣性流產;肺癆體虛;胃脘脹滿;腸風及痔瘡下血;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火上烤熟食, 250-500g;研末, 每次10-15g。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1.《紹興本草》:有瘡者不可食, 令人瘢白。 2.《寶慶本草折衷》:頭有星為厭, 知者不可食, 又發痼疾。

【附方】①療腫滿:鱧魚合小豆白煮食。 (陶弘景)②洽十種水氣病:鱧魚一頭, 重一斤以上, 熟取汁, 和冬瓜、蔥白作羹食之。 (《食醫心鏡》)③治卒身面浮腫, 小腸澀, 大便難, 上氣喘息:鱧魚二斤, (洗去鱗、腸, 令淨), 赤茯苓一兩, 澤瀉一兩, 澤漆一兩, 杏仁半兩(湯浸, 去皮、尖), 桑根白皮(銼)一兩, 紫蘇莖葉一兩, 上藥細銼, 先以水五升, 煮魚取汁三升, 去魚納藥, 煮取二升, 去滓, 每于食前溫服一中盞, 其魚亦宜食之。 (《聖惠方》鱧魚湯)④治水腫腹大:活鱧魚去腹垢, 人獨顆蒜令滿,

外塗濕黃泥, 炭火炙食, 屢效。 (《本經逢原》)⑤治腸痔, 每大便常有血:鱧魚膾, 薑、食之。 忌冷毒物, (《外台》)⑥治一切風瘡頑癬疥癲, 年久不愈者:黑火柴頭魚一個, 去腸肚, 以蒼耳葉填滿, 外以蒼耳安鍋底, 置魚於上, 少少著水, 慢火煨熟, 去皮骨淡食, 勿人鹽、醬, 功效甚大。 (《醫林集要》)

【各家論述】

1. 孟詵:下大小便擁塞氣。 又作膾與腳氣、風氣人食之。

2.《本草圖經》:主妊娠有水氣。

3.《滇南本草》:大補血氣, 治婦人幹血癆症, 煆為未服之。 又煮茴香食, 治下元虛損。

4.《醫林纂要》:補心養陰, 澄清腎水, 行水滲濕, 解毒去熱。

5.《本草求真》:補脾利水。

6.《本草再新》:強陽養陰, 退風去濕。 治台婦人血枯, 經水不調, 崩淋二帶, 理腰腳氣。 鱗、尾敗毒去風, 養肝益腎, 通經利濕。

7.《本草經疏》:蠡魚:乃益脾除水之要藥也。

上虛則水氾濫, 上堅則水自清。 凡治浮腫之藥, 或專于利水, 或專幹補脾。 其性各自為用。 惟蠡魚能導橫流上勢, 補其不足, 補瀉兼施, 故主下大水及濕痹, 面目浮腫, 五痔因濕熱所生, 水去則濕熱自除。 孟洗主下大小便壅塞氣, 作膾與腳氣、風氣人食良;蘇頌主妊娠有水氣, 並取其除濕、下水、益脾之功也。 8.《本經》:主濕痹, 面目浮腫, 下大水。

9.《別錄》:療五痔。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