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肩膀老是痛是怎麼回事?肩膀老是痛怎麼辦?

肩膀痛有許多原因, 包括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腔炎)、肩部附近肌肉慢性發炎(肌筋膜痛症候群)、頸椎退化壓迫神經、肌腱鈣化、肩旋轉肌肌腱破裂、肩鎖關節退變及肩部不穩定。

如何監別診斷, 需要仰賴醫師的病史詢問, 理學檢查及安排合適的檢查來做確診。

肩旋轉肌肌腱破裂是肩關節附近最常見的肌腱創傷, 在六十歲以上病患有將近四成的發生率, 大部分年長病患的旋轉肌袖破裂, 原因是因為旋轉肌腱於肩峰下反覆夾擊, 導致肌腱慢性發炎退化最終走向斷裂。 但若是發生在年輕人, 則多是屬於外傷或運動傷害造成。

肩旋轉肌肌腱由四條肌肉組成, 像衣服的袖口一樣包覆近端肱骨。 肩旋轉肌肌肉, 肌腱與肩胛肌肉的精密結合能維持肩盂肱骨關節的良好穩定性和協調肩關節活動。 當發生了肌腱斷裂, 則此精密結合就會被破壞, 從而導致疼痛無力及不穩定的症狀。

肌腱斷裂後, 長時間沒有受力的肌腱會走向脂質變性及纖維化。 脂質變性的肌腱其強度大幅降低, 就算經手術縫合後, 其功能仍會受限, 並有較高比例的再次破裂率。 根據文獻指出, 肌腱斷裂三年後就會出現中等程度的脂質變性, 五年後則是嚴重程度。 因此及早建議病患接受手術縫合肌腱才能避免不可逆的脂質變性, 以得到最好的治療結果。

肩旋轉肌肌腱癒合的能力差, 保守治療要能夠使破裂的肌肉癒合的機會低。 但非手術治療如物理治療, 關節注射對於疼痛控制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病患有其他內科疾病不適合手術者, 保守治療就很適合。

目前微創關節鏡輔助縫合旋轉肌腱已經是非常純熟的技術, 只需要數個半公分的傷口, 讓內視鏡攝影鏡頭及特殊的器械進出, 搭配帶線的錨釘, 可以將肌腱與骨骼緊密的縫合。 以傳統開放性傷口來縫補旋轉肌袖常常無法處理已經沾黏在肩關節深處的肌腱斷端, 且容易造成嚴重的術後的疼痛。

手術縫補後, 複健療程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其分期與肌腱癒合到骨骼的時程有密切的關係, 第一期為術後4周前, 著重在疼痛控制及搭配鐘擺運動避免手術後的肌腱沾黏, 一天作三次, 一次約三分鐘即可, 四周內需使用維持肩外展的護具。

第二期為術後四至12周, 開始逐漸加強主動的關節活動, 第三期為術後12至16周, 此時肌腱已經癒合完全, 可以加強肌力的鍛鏈, 包含整個肩胛附近的肌群的強化。

最後, 還是要建議各位有症狀還是要儘快就醫, 以肩旋轉肌袖破裂為例, 病患一開始只是肌腱磨損破小洞, 隨時間越久, 破洞越大, 肌腱脂質化, 甚至產生肩關節軟骨的退化, 這樣治療的成果最很難達到病患的心裡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