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拔罐需謹慎,小心拔出來的“病”

專家提醒, 拔罐需謹慎, 小心拔出來的“病”。 拔火罐不是治病的嗎?怎麼還會治出“病”?拔火罐在我國民間歷代沿襲, 經久不衰, 更有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

但是專家指出拔火罐只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手段, 在使用時要視病情而定, 並非所有病都適用它。

有肺部慢性病的人會導致肺泡破裂

有肺部基礎病的患者, 如慢阻肺、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等, 不適用拔火罐。 肺部有炎症時, 經常會伴隨肺泡的損傷或肺部有體液瀦留。 如果用拔火罐進行治療, 會使胸腔內壓力發生急劇變化, 導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 從而發生自發性氣胸。

拔火罐後洗澡容易著涼

拔火罐後不宜洗澡, 很多愛在浴池洗澡的人常說火罐和洗澡, 一個也不少。 確實, 溫熱的澡水和溫熱的火罐, 洗完再拔, 拔完再洗, 想想都舒服。 可是這順序還真要注意, 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 但是絕對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

拔火罐後, 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 非常的脆弱, 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 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 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 很容易受涼。 所以拔火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長時間拔火罐會導致皮膚感染

不少人說火罐這一拔最少要半小時, 有的人認為拔出水皰來才能體現拔火罐的效果, 尤其是一些老人持這樣觀點的比較多。

拔火罐根據火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 但是一般以從點上火閃完到起罐不超過十分鐘為宜。 因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於負壓而不在於時間, 如果說在負壓很大的情況下拔罐時間過長直到拔出水皰, 這樣不但會傷害到皮膚,

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各季節拔火罐要注意

春天 春天天氣轉暖, 氣溫開始回升。 但北方突然來襲的春寒, 還是會讓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由風寒引起的感冒, 用火罐將寒氣拔出可有效緩解症狀。 治療時要注意罐口的潤滑。 北方天氣乾燥, 尤其是春天, 又冷又幹。 這種環境下人的皮膚缺少水分, 拔火罐時容易造成皮膚破裂。

夏天 夏天氣溫較高, 加上雨水多, 人很容易有皮膚病如痱子。 這時拔火罐主要為了去濕氣。 由於夏天出汗較多, 拔罐前最好洗個澡, 把身體擦乾, 別讓汗液影響火罐的吸附。 拔完不要洗澡, 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 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 這兩個季節氣溫低、乾燥, 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

注意保溫。 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 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 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 拔完及時穿衣, 可以適當喝點熱水, 暖暖身體。 秋冬兩季皮膚乾燥, 拔罐要潤滑罐口, 保護皮膚不受傷。

禁忌人群

拔火罐雖是一種簡便的傳統中醫治療和保健方法, 但必須明白在家裡用拔火罐只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且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來進行, 另外它不是對人人適合。 患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損傷的人, 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癌症患者, 骨折、極度衰弱者, 孕婦, 婦女月經期、醉酒後, 不能使用。 病情比較嚴重的最好還是到醫院治療, 以免貽誤治療。

純正的拔火罐手法

拔火罐分三種 閃罐、走罐、留罐, 前兩種較為專業,

一般家庭拔火罐都是用留罐的方法。 使用拔火罐前, 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 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 露出要拔罐的部位, 然後點火入罐。 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 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 操作要迅速, 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 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 不能等火熄, 否則太松, 不利於吸出濕氣, 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 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