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會年輕3.5歲 還有意想不到的16個好處
年輕3.5歲。 澳大利亞一項對1400名老人的研究顯示, 有相對固定社交圈和親密夥伴的老人會比其他人年輕3.5歲。 加入足球隊、舞蹈團等小社團都是不錯的選擇, 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研究認為, 這是因為長期的友愛關係有利於使人維持年輕狀態。
增加對焦慮的耐受度。 缺少社交活動的人, 容易在假想空間裡不斷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從而產生焦慮緊張情緒。 經常參加各種小聚會並試圖發表觀點, 跟自己懼怕的人交流, 則能夠逐步克服這種情緒。
加快身體康復。 美國心理協會研究發現, 遠離孤獨、身處人群之中能夠説明加快身體的康復速度。
獲得止痛劑效果。 和朋友相處時, 發自內心的大笑是最自然、最沒有副作用的止痛劑。 因為人在開心時, 腦中的快樂激素會釋放出來, 緩解體內各種疼痛, 比如風濕、關節炎等。
不易得病。 缺少朋友或長期人際交往不良的人, 體內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水準往往過高, 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會損害健康。 反之, 體內皮質醇就會減少, 人相對不易生病。 此外, 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人心情愉快, 令體內的白細胞增加, 增強自身免疫能力,
減少恐懼。 《心理科學》雜誌刊登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和別人相處, 獲得安慰和理解的擁抱, 可顯著降低對生活、困難和死亡的恐懼。 因為這種擁抱可以立即降低人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準, 向大腦發送“平靜”信號。
降低抑鬱風險。 英國醫學委員會出版的《公共衛生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參加社交活動不僅能提升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 還可以降低罹患抑鬱症的風險。
培養自信心。 多參加社交活動, 特別是在打籃球、郊遊等集體活動中展示自己並融入團隊, 能夠培養個人的自信心、團隊精神和領導才能。
變得更聰明。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奧斯卡?巴拉研究發現, 社交能夠讓人變得更聰明, 因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是對認知能力的一種鍛煉。 比如, 隨時要從大腦“資料庫”中抽取體育、保健、冒險、時尚等不同人感興趣的話題, 令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
有助降血壓。 人際關係好, 身體釋放出的激素可以起到維護身體健康的作用。 比如, 和他人擁抱時, 皮膚的感覺會啟動壓力受體“帕西尼氏小體”, 然後向大腦迷走神經區域發送信號, 該大腦區域的一大作用就是降低血壓。
心臟更強壯。 研究顯示, 風趣幽默、喜歡與人談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較低。
降低早亡風險。 美國一項涉及30萬人的研究表明, 社會孤獨感的危害等同於酗酒或每天15支吸煙, 甚至比不運動所帶來的危險還要嚴重。 而缺少社交, 出現社會孤獨感的人, 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幾率達到正常人的2倍。
大腦衰老慢。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人類發展與健康系利薩?伯克曼博士研究發現, 與社交頻繁的老人相比, 社交少的老人記憶力下降速度快兩倍。 他表示, 社交能改善與年齡有關的記憶減退, 充分開發大腦潛力。 美國一項調查發現, 有固定社會交往的百歲老人能夠使用電子郵件、社交網路、即時通訊等方式聯繫老朋友,
睡覺更香甜。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發現, 一個人越孤獨, 難以入睡的次數就越多。 瑞典一項研究也顯示, 缺少社交的人經常壓抑和隱藏自己的感情, 更易失眠, 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帶給人一夜好夢。
產生幸福感。 美國杜克大學友誼與社會行為專家勞倫?布蘭特發表在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的文章指出, 社交活動與多種能使人產生快感的神經遞質和生化物質的釋放有關。 與朋友擁抱、輕撫時, 體內會釋放內啡肽, 使人心情愉悅, 並產生幸福感。 另外, 常和朋友們歡聲笑語, 也有助於血液迴圈, 使人充滿活力。
獲得心靈歸屬。 結交談得來的鄰居、有新觀念的年輕人、參加社團和同學會等, 都能讓人開闊視野、保持資訊暢通、瞭解外面世界發生的一切, 並能讓人心靈有所歸屬。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專欄作家芭芭拉?漢娜?格拉夫曼建議, 無論是否退休, 維護和他人的聯繫, 建立一個密切的人脈網路至關重要, 也是人生履歷中的重要一部分。 不僅如此, 複雜的生活裡總會遇到各種問題, 並且充滿了讓人困惑的變數。 有了自己的社交圈, 也等於有了一個參謀團。 建議大家在做重大選擇拿不定主意的時候, 可以邀請值得信任的朋友給自己提意見、做參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