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喂養寶寶 蛋白質并非越多越好

哺乳期, 當媽媽們擔心“奶水清”不能讓寶貝吃飽的時候, 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多吃肉、蛋、奶, 提高奶水中的蛋白質。 但你知道嗎?盡管奶水中的蛋白質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 卻并非多多益善。 盲目地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 可能導致成年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日前,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及雀巢公司共同舉辦了“讓每一位寶寶獲得母乳的保護”學術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 分享了母乳喂養對孩子長期健康影響的最新進展。

蛋白質并非“越多越好”

為了保證孩子的蛋白質供給,

不少母親在哺乳期都會在飲食中增加肉、蛋、奶的攝入。 這似乎造成了一個錯覺:更多的蛋白質是孩子吃飽、吃好的保證。 專家表示, 在全球的諸多研究表明, 嬰兒期盲目給寶寶過度攝入蛋白質可能導致成年后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事實上, 母乳的蛋白質會根據哺乳期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說:“在哺乳期間, 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含量在逐漸降低, 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滿六個月以后要添加輔食, 如果說母乳成分有所降低, 那它和輔食加在一塊兒是最適合于孩子成長發育的。

很多家長都會說, 是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奶粉喂養的孩子長的相對的小一點、瘦一些?這其實是家長們用了錯誤的評判標準。

應該說, 配方粉喂養的孩子比母乳喂養的孩子長的過快, 而不是母乳喂養的孩子比配方粉喂養的孩子長的過慢了。 ”

母乳提供的蛋白質“剛剛好”

值得注意的是, 我國兒童超重與肥胖問題也日益嚴重。 2002年, 我國0~6歲兒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上升了41.7%和17.6%。 2012年, 對中國8城市的嬰幼兒體格測量的數據顯示:0-36個月嬰幼兒超重及肥胖發生率平均在14%以上。 而歐洲兒童肥胖項目研究表明:在營養滿足后, 更多的蛋白攝入會增加代謝負擔和內分泌調節, 嬰兒期只攝入適宜的蛋白質, 可使2歲齡幼兒體重增長情況更理想, 并使青少年期肥胖風險降低13%。

那么, 如何才能為孩子提供“剛剛好”的蛋白質呢?關鍵就在母乳喂養。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主任委員蘇宜香介紹, 根據母乳喂養最新的研究數據表示, 母乳喂養的孩子, 他們成年以后或者青春期以后發生肥胖的幾率會下降13%到18%。 母乳喂養可對遠期肥胖起到預防作用, 這是因為母乳中優質、適量的蛋白質可降低遠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

Q&A

Q:母親的飲食攝入, 對于母乳成分的變化有影響嗎?

崔玉濤:我曾經在美國參觀了一個專門測量母乳成分的實驗室, 他們開展了一個項目:測量蛋白質等營養補充不足的時候, 母乳的成分有沒有改變。 參與研究的媽媽們每天會匯報自己的食譜, 實驗室同時會對該母親的乳汁成分進行測量。 最后研究發現:跟乳汁變化直接相關的,

就是水溶性維生素的變化。 也就是說, 哺乳期間, 母親一天不吃菜, 乳汁里的水溶性維生素含量會下降, 但其他成分都不會有影響。 媽媽不會因為飲食改變而導致乳汁中蛋白質、脂肪、碳氧化合物和脂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較大的改變, 唯獨有影響的就是水溶性維生素, 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 所以, 我們鼓勵媽媽們一定要保證均衡飲食, 不要僅僅想到蛋白質的補充。

文/ 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