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塔黃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Tǎ Huánɡ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高山大黃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eum nodile Hook.F. et Thoms.

採收和儲藏:9-10月採挖根莖, 除去泥土、雜質, 切片, 陰乾備用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 高1-2m。 莖直立, 粗壯, 不分枝, 具多數基生葉及大型苞片。 基生葉卵圓形或近圓形, 直徑可達30cm, 先端圓鈍, 基部淺心形, 革質, 上面無毛, 下面具小突起;葉柄粗壯, 長8-15cm;托葉鞘膜質, 紅褐色;苞片卵圓形或圓形, 膜質, 淡黃色, 具網狀脈, 直徑10-20cm, 反折, 遮蓋花序, 花時脫落。 花序圓錐狀, 分枝密集, 無毛;花兩性, 花被片6, 成2輪, 宿存, 橢圓形, 淡綠色, 長2-3mm;花絲細長, 外露;花梗中下部具關節;雄蕊9;花盤不發達,

子房卵形, 具3棱, 花柱3, 較短, 柱頭膨大成頭狀。 瘦果連翅成寬卵形, 長6-7mm。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900-4000m的山坡草地。

資源分佈:產于西藏米林、朗縣。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和根莖圓錐形或類圓錐形。 長8-20cm, 直徑3-8cm, 頂端留有殘基, 栓皮褐棕色, 粗糙具多橫皺紋。 斷面棕褐色, 無星點。 新斷面在紫外燈下顯紫色螢光。 質硬, 味苦澀。

性狀鑒別 粉末特徵:棕黃色。 草酸鈣結晶箭尾狀。 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 此外, 澱粉粒少見。

【化學成份】高山大黃的根及根莖中含總蒽醌4.61%, 其中以大黃素(emedin), 大黃素甲醚(physcion), 大黃酚(chryso-phanol)為甙元的結合型蒽醌為3.20%, 游離型為1.42%, 還含大量的鞣質。

【藥理作用】本品有較弱的致瀉作用, 其浸出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濃度為0.5%,

較其他品種為弱。 本品所含蒽醌類成分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的藥理作用參見大黃條。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瀉熱;導滯;散瘀;消腫。 主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滯;痢疾;濕熱發黃;目赤頭痛;閉經;症瘕;癰腫疔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12g。 外用:適量, 搗爛敷。

【注意】孕婦慎服。 《西藏常用中草藥》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