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風熱要如何對症治療?
中醫對人的身體都是以氣血研究為主的, 所以現在很多人經常會出現一些身體方面的疾病, 包括症狀, 中醫會把我們的身體歸為其他方面的因素, 所以氣血的健康以及身體的恢復都是讓中醫來辨別的, 風寒風熱是目前很常見的疾病, 風寒風熱主要是由於風邪外侵, 造成身體出現體虛, 並且會伴有肺熱, 也容易引發此病, 患者主要會表現出鼻腔搔癢, 流清鼻涕, 咳嗽痰多, 甚至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四肢酸軟無力, 全身氣血不迴圈, 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通過中醫的中藥, 根據症狀的表現, 症狀的組合,
風寒風熱怎麼回事
中醫學認為感冒是由於風邪乘人體禦邪能力不足時, 侵襲肺衛皮毛所致。 四時之中, 氣候失常, 如春應溫而反寒, 夏應熱而反冷等, 風邪易侵入人體而感冒, 甚至引起時行感冒。 引起感冒的原因, 雖以風邪為主,
感冒除風邪侵襲外, 尚與體虛和不同素質有關。 肺有痰熱, 也易發為本病。 風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衛, 而時行感冒因其感受時邪較重, 而全身症狀比較明顯。 年老體弱者抗邪能力差, 外邪可由表入裡, 變生他病。 本病一般以實證居多, 如體虛感邪則為本虛標實之證。
外感風寒
症狀:鼻塞聲重, 鼻癢噴嚏, 流涕清稀, 咳嗽痰多清稀, 甚則發熱惡寒, 無汗頭疼, 肢體酸痛, 舌苔薄白, 脈浮緊。 治則: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
荊芥、防風、柴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減:風寒鬱閉較甚, 加麻黃、桂枝;
咳痰較甚者, 加杏仁、浙貝母。
風寒夾濕
症狀:惡寒少汗, 頭重如裹, 肢體關節酸楚疼痛, 咳嗽聲重, 鼻塞流涕, 舌苔白膩, 脈濡。 治則:疏風祛濕, 散寒解表。
方藥:羌活勝濕湯
羌活、獨活、槁本、防風、甘草、川芎、蔓荊子。
加減:無汗可加豆卷、蒼術;
痰多加半夏、陳皮。
外感風熱
症狀:發熱惡風, 或微惡寒, 頭痛, 鼻塞流濁涕, 咳嗽痰黃, 口乾渴, 咽喉紅腫疼痛, 舌邊尖紅, 苔薄黃, 脈浮數。 治則:辛涼解表, 宣肺散清熱。
方藥:銀翹散
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鮮蘆根。
加減:鼻塞頭痛明顯, 加蒼耳子、辛夷、白芷;
咽痛較重, 加元參、馬勃、板蘭根;
口渴甚, 加天花粉;熱甚, 加黃芩。
風熱夾燥
症狀:發熱微惡風寒, 鼻咽乾燥, 咳嗽無痰或少痰, 頭身疼痛, 口幹而渴, 舌紅少津, 脈浮數。 治則:疏風清熱, 潤燥止咳
方藥:銀翹散合桑杏湯
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蘆根、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梔子皮、梨皮。
外寒內熱
症狀:惡寒無汗, 肢體酸痛, 心煩, 咳嗽氣急, 聲音嘶啞, 咽喉腫痛, 舌尖紅苔微黃,
方藥:麻杏石甘湯
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
加減:內熱較重, 加黃芩、梔子、蘆根;咳嗽重, 加前胡、桑白皮;肢體酸痛明顯, 加羌活、獨活。
外感暑濕
症狀:身熱微惡風寒, 少汗, 肢體酸重疼痛, 頭昏重而脹痛, 咳嗽痰粘, 鼻塞流涕, 胸脘痞悶,
方藥:五味香薷飲加味
香薷、扁豆、厚樸、茯苓、甘草、青蒿、山梔、鮮荷葉。
加減:若表濕偏重, 肢酸頭昏重者, 可加豆卷、藿香、佩蘭;裡濕偏重, 脘痞嘔甚者, 加蒼術、白蔻仁、清半夏、陳皮;裡熱盛而小便短赤者, 加六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