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板歸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萬病回春》:扛板歸, 四、五月生, 至九月見霜即無。 葉尖青, 如犁頭尖樣, 藤有小刺。 有子圓黑如睛。 治蛇咬傷, 又宜扛板歸, 不拘多少。
1.《物理小識》:犁頭刺藤, 其葉三角如犁頭, 多在籬邊生。
2.《生草藥性備要》:老虎利, 芽梗俱有勒, 子藍色, 可食。
3.《綱目拾遺》:雷公藤, 生山陰腳下。 立夏時發苗, 獨莖蔓生, 莖穿葉心, 莖上又發葉, 葉下圓上尖如犁耙, 又類三角楓, 枝梗有刺。 又出江西者力
【拼音名】Kánɡ Bǎn Guī
【別名】犁頭刺藤、老虎利、雷公藤、霹靂木、方勝板、倒金鉤、烙鐵草、倒掛紫金鉤、河白草、犁尖草、括耙草、龍仙草、魚尾花、刺犁頭、蛇不過、急改索、退血草、虎舌草、有竻犁頭草、利酸漿、攔蛇風、有刺糞箕篤、犁頭藤、三角藤、蛇倒退、有竻火炭藤、大猛腳、五毒草、火輪箭、貓爪刺、蛇牙草、南蛇風、老虎刺、貓公刺、白大老鴉酸、杠板歸、豆干草、酸藤、降龍草、蛇見退、水馬鈴、芽葉蓼、有刺犁頭藤、蛇咬草、蛇王藤、串心草
【性味】酸;苦;性平
【歸經】肺;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散瘀止血。 主疔瘡癰腫;丹毒;癱腮;乳腺炎;聤耳;喉蛾;感冒發熱;肺熱咳嗽;百日咳;瘰鬁;痔疾;魚口便毒;瀉痢;黃疸;臌脹;水腫;淋濁;帶下;瘧疾;風火赤眼;跌打腫痛;吐血;便血;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 鮮品20~45g。 外用:適量, 搗量, 或研末調敷;或煎水熏洗。
【注意】體質虛弱者慎服。
【附方】1.治水腫脹方(《救生苦海》)。 2.治急性扁桃體炎方(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