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子宮后位怎么辦

根據子宮后倒的程度不同,子宮后位分為Ⅰ、Ⅱ、Ⅲ度。

輕度子宮后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癥狀,無需治療,重度子宮后位常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輕者僅為腰部酸脹不適,重者整個腰部、骶尾部及兩側髂部均感酸脹難忍,個別患者酸脹延伸到下背部和兩側腹股溝。小腹部酸脹和肛門墜脹感往往同時并存,勞累和月經期癥狀往往加重。若得不到及時矯正,還可繼發痛經、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性感不快、流產、不孕等。子宮后位的患者在受孕三個月后,若后倒子宮仍未自動糾正,則膀胱頸部及尿道的變位和和宮頸上翹,可壓迫后尿道發生急性尿潴留。

大多數子宮后位是可以預防的。

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產后的康復。在流產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后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后檢查,對產后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對有癥狀的子宮后位患者,治療關鍵是將子宮復位。

常用的子宮復位方法有雙合診復位法、三合診復位法、宮頸鉗牽引復位法、胸膝臥式位復位法、手術復位法等。手法復位后要求患者每日在排空大小便后做1-2次胸膝臥位鍛煉,每次10-15分鐘,這對鞏固子宮復位的效果至關重要。胸膝臥位鍛煉還可預防產后子宮后變位的發生,但必須在產后半個月之后進行。若手法復位不成功,可采用手術復位。手術方法主要是縮短圓韌帶,將子宮變為前傾前屈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