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是由什麼引起的
有很多人並不是很在意肝臟的健康問題, 以至於肝臟疾病的發生, 結果大家是發現不了的, 其實肝病引起的原因包括很多, 首先是幹假性肝硬化以及肝臟的病毒, 乙肝性炎症病毒, 正是因為這些病毒疾病, 才會導致肝病發生。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是一種RNA病毒, 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是直徑約27nm的球形顆粒, 由32個殼微粒組成對稱20面體核衣殼, 內含線型單股RNA。 HAV具有4個主要多肽, 即VP1、VP2、VP3、VP4、其中VP1與VP3為構成病毒殼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 誘生中和抗體。 HAV在體外抵抗力較強, 在-20℃條件下保存數年, 其傳染性不變, 能耐受56℃30分鐘的溫度及PH3的酸度;
是一種DNA病毒, 屬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 是直徑42nm的球形顆粒。 又名Dane顆粒, 有外殼和核心兩部分。 外殼厚7-8nm, 有表面抗原(HBsAg), 核心直徑27nm, 含有部分雙鏈, 部分單鏈的環狀DNA, DNA聚合酶, 核心抗原及e抗原。 HBVDNA的基因組約含3200個鹼基對。 長鏈的長度固定, 有一缺口(nick)此處為DAN聚合酶;短鏈的長度不定。 當HVB複製時, 內源性DNA聚合酶修補短鏈, 使之成為完整的雙鏈結構, 然後進行轉錄。 HBVDNA的長鏈有4個開放性讀框(ORF), 即S區、C區、P區和X區。 S區包括前S1前S2和S區基因, 編碼前S1、前S2和S三種外殼蛋白;C區以包括前C區, C區基因編碼HBcAg蛋白,
①直徑22nm的小球形顆粒;
②管狀顆粒, 長約100~700nm, 寬約22nm;
③直徑為42nm的大球形顆粒。 小球形顆粒。 小球形顆粒及管狀顆粒均為過剩的病毒外殼, 含表面抗原, 大球形顆粒即病毒顆粒, 有實心與空心兩種, 空心顆粒缺乏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