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藥能去除體內濕氣
濕氣不僅會導致人體的免疫功能下降, 而且還會危及到身體內器官的正常運行。 身體內濕氣嚴重的患者, 平時不僅表現出面色枯黃的情況, 而且不論是冬季還是夏季, 濕氣嚴重的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 這些患者有的時候即使身上很冷, 但是腳底也會出虛汗, 這時候濕氣嚴重的患者最好是吃一些中藥或者是西藥來進行調節。 下面介紹幾種祛濕的良藥:
1、化濕藥
適用於濕邪侵襲肌表證。 以惡寒發熱或身熱不揚, 頭身重痛, 鼻塞流涕, 或不欲飲食, 噁心嘔吐, 舌苔薄膩, 脈濡等為特徵。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因濕邪為陰邪, 其性滯膩, 極難分解, 濕邪在表不可僅取發汗解表之法, 以防汗去濕留, 更不可利濕以攻裡, 以防引邪入裡。 體內濕氣重怎樣祛除?只有宣化發散方能表解濕祛。 根據濕邪挾暑、挾熱、挾寒的不同可歸納為以下3類藥物:
1.1、芳香化濕藥
藿香、佩蘭葉、紫蘇葉等。 用於濕邪或寒濕外襲的衛分證, 多見於感冒、急性腸炎初起。 證見惡寒重發熱輕, 頭身重痛, 脘悶嘔惡, 少食, 鼻塞流涕, 舌苔白膩, 脈濡等。
1.2、清化暑濕藥
香薷、白扁豆、扁豆花、西瓜汁等。 適用于外感暑濕的衛分證, 多見於感冒、乙腦初起等。 以發熱頭痛, 噁心嘔吐, 鼻塞流涕, 舌苔薄黃, 脈濡為特徵。
1.3 宣化濕熱藥
荷葉、綠豆、西瓜翠衣等。 適用于外感濕溫的衛分證, 多見於感冒、乙腦、痢疾初起等。 以發熱, 頭身重痛, 咽痛, 噁心, 舌苔薄黃, 脈濡數為特徵。
2、燥濕藥
適用於濕邪蘊結于中下二焦者。 多見不欲飲食, 脘腹脹滿, 噁心欲吐或大便泄瀉, 小便黃赤, 舌苔厚膩, 脈滑等症。 臨床應根據濕邪化熱與否分為兩類:
2.1、燥濕健脾藥(苦溫燥濕)
厚樸、陳皮、草果、蒼術等。 適用於濕濁蘊結中焦的急、慢性腸胃炎等。 以胃脘脹滿或疼痛, 嘔吐噁心或泄瀉, 舌苔白膩, 脈滑或緩為特徵。
2.2、清熱燥濕(苦寒燥濕)
黃芩、黃連、黃柏、苦參、龍膽草等。 適用於濕熱蘊結中焦或下焦所致的急、慢性腸炎, 胃炎, 痢疾, 黃疸等。 以腹部脹滿疼痛, 噁心嘔吐, 口苦食少, 大便秘結或下利, 小便黃赤, 舌苔黃膩, 脈滑數為特徵。
3、祛濕藥
適用於濕邪伏留肌膚筋骨者。 證見肢體關節酸痛, 陰雨天則加劇等。 濕邪多挾寒、挾風侵入肌膚筋骨, 或蘊久化熱, 多成纏綿痼疾, 不易速解, 必視其所挾邪氣不同而調治之,
3.1、祛濕散風寒藥
獨活、威靈仙、白花蛇、虎骨、蠶砂、徐長卿、五加皮、烏梢蛇、海風藤、千年健、松節等。 多適用於風寒濕侵入筋骨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疼痛等。 證見肢體關節疼痛, 局部惡風畏寒, 得熱則痛減, 舌苔白滑, 脈沉緩等。
3.2、清熱祛風濕藥
防己、秦艽、薟草、臭梧桐、絡石藤、桑寄生、海桐皮、尋骨風等。 適用於濕熱內蘊所致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證見關節紅腫熱痛, 身熱, 口渴不欲飲, 小便黃, 舌質紅苔薄黃, 脈濡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