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發期是幾月份 手足口病高發期怎麼預防傳染
手足口病通常發生在春季, 其中3月份、4月份、5月份是手足口病高發的幾個月份, 不過家長不必太過擔心,
從手足口病監測顯示, 每年3月底開始, 手足口病開始高發, 到四五月份達到高峰。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發病高峰期(主高峰期), 9~11月是第二波發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 以嬰幼兒發病為主。 大多數患兒症狀輕微, 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徵。 少數患兒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 引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馳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 個別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 容易發生死亡。
不過手足口病不可怕, 重在預防。 手足口病高發期一旦發現病情要送醫就診。
1、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
2、保持口腔清潔, 預防細菌繼發感染, 每次餐後應用溫水漱口。
3、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 多喝溫開水。 患兒會因發熱、口腔皰疹胃口較差, 不願進食, 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 口腔有糜爛時可吃一些流質食物, 禁食刺激性食物。
4、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 一般患兒應至少留在家中隔離2周, 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 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等用品應徹底消毒。
5、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 衣著應寬大、柔軟, 經常更換。 床鋪應平整乾燥。 剪短患兒指甲, 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 防止抓破皮疹。
6、別帶兒童去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7、居家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 要經常通風, 勤曬衣被。
8、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9、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 並妥善處理汙物。
10、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居家治療的兒童, 不要接觸其他兒童, 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 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 宜居家治療、休息, 以減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發病初期, 孩子會先有發熱、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樣的症狀。 有的孩子可能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以後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現橢圓形或梭形的水泡, 皰的周圍有紅暈水皰的液體清亮, 水皰的長軸與皮紋是一致的。
然後水皰的中心凹陷變黃、乾燥、脫掉(脫屑), 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較堅硬的淡紅色丘疹或者皰疹。
同時在口腔裡,
手足口病通常不嚴重, 幾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療便可康復,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癒,併發症不常見。
手足口病高發期極少病人可併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症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其他常見的併發症有:心肌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肺水腫、脊髓灰質炎樣肢體癱瘓、過敏性紫癜等,多發生於發病後2~5 天,如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死亡率極低,僅十萬分之一或幾萬分之一。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內痊癒,併發症不常見。手足口病高發期極少病人可併發無菌性或病毒性腦膜炎,其症狀是發熱、頭痛、頸直或背痛。其他常見的併發症有:心肌炎、腦炎或腦膜炎、肺炎、肺水腫、脊髓灰質炎樣肢體癱瘓、過敏性紫癜等,多發生於發病後2~5 天,如不及時治療,可能致命。死亡率極低,僅十萬分之一或幾萬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