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根尖周病

概述
指根尖周圍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尖周組織的疾病。

病因
1.感染。
2.創傷。
3.腫瘤。
4.牙源性因素。

症狀
(一)急性尖周炎
急性尖周炎的病理解剖特徵是根尖周滲出物的積累、轉化和擴散或吸收, 除某些外傷而致的急性尖周炎外, 牙髓多已壞死。 按炎症的發展過程又可分為:
1.急性漿液性尖周炎
早期根尖部牙周膜內充血、血管擴張、血漿滲出、組織水腫及炎細胞浸潤。 此時因根尖部壓力使牙齒向外移行, 患者感覺牙齒伸長, 患牙早接觸, 咬合不適或輕微咬合痛, 患牙用力咬緊時由於根尖部血液被擠向四周症狀暫時緩解。

這時, 根尖部的牙骨質和牙槽骨無明顯改變。 隨著病變的發展, 血液淤積增多, 組織水腫明顯, 血管破裂出血, 使尖周膜腔內壓力顯著增高, 患牙伸長感加重, 輕度鬆動, 不敢對牙合 , 並有持續性自發痛, 能定位。 檢查時叩診劇痛, 根尖部牙齦輕度紅腫、壓痛。
2.急性化膿性尖周炎
表現為根尖周牙周膜破壞溶解, 膿液積聚, 膿腫周圍有顯著的炎細胞浸潤和骨吸收。 故又稱為急性根尖膿腫或急性牙槽膿腫。 膿液進入骨髓腔時, 疼痛非常劇烈, 呈持續性、搏動性, 患牙鬆動嚴重, 觸、叩痛明顯、齦及面部腫脹, 根端紅腫壓痛, 牙伸長感, 不敢對牙合 , 頭痛, 體溫升高, 煩燥, 痛苦面容, 所屬淋巴結腫大、壓痛。 形成粘膜下膿腫後, 由於頜骨內部壓力降低,
疼痛明顯減輕, 但軟組織水腫仍明顯。 若未切開引流, 則自行破潰流膿。 從炎症開始至形成粘膜下膿腫約3-5日。
(二)慢性尖周炎
慢性尖周炎的病理解剖特徵是尖周組織增殖性炎症變化, 即纖維和肉牙組織的形成, 以及牙周膜間隙形態改變。
1.尖周肉牙腫)
尖周病變區骨組織破壞, 被肉芽組織所替代。 尖周肉芽腫大小和形式不一, 拔牙時往往連同牙根尖一同拔出。 X線片顯示尖周有邊界清晰的圓形或橢圓形稀疏區。 患者一般無自覺症狀, 有時感咀嚼不適, 咬合無力, 叩診時有異樣感, 牙可變色, 牙髓活力試驗陰性, 根尖肉芽腫可維持較長時間相對穩定。
2.尖周膿腫或慢性牙槽膿腫
是局限于尖周區的慢性化膿性炎症。
尖周膿腫可穿過牙槽骨及粘膜形成牙齦竇道, 或穿通皮膚形成皮膚竇道。 一般無自覺症狀, 叩診時有輕微疼痛, 有反復腫脹史, X線片顯示周有邊界不整齊的彌散性稀疏區。
3.尖周囊腫
尖周囊腫是由上皮襯裡, 充滿液體、被肉芽組織包繞的尖周病變。 通常無自覺症狀, 囊腫增大使頜骨壁變薄、隆起, 捫診有乒乓球樣感。 牙髓無活力, X線片顯示尖周有邊界清楚, 輪廓分明的骨質稀疏區, 周圍有明顯白線條。 囊腫破潰感染可形成竇道。
尖周肉芽腫, 尖周膿腫和尖周囊腫三者之間聯繫密切, 可相互轉變, 有著移行的關係。
急、慢性尖周炎均可成為病灶, 但牙齒一旦治癒, 病灶隨之被消除。
4.緻密性骨炎
是尖周組織受到輕微、緩和、長時間慢性刺激後產生的骨質增生反應。

檢查
可行局部牙齒檢查和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

治療
(一)應急處理。
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 是一種應急臨時性措施, 主要是緩解疼痛及消除腫脹, 待轉為慢性炎症後再作常規治療。 應急治療的關鍵是掌握病變發展階段, 病變程度。
1.髓腔開放引流。
2.切開排膿。
3.按撫治療。
4.調牙合磨改。
5.消炎止痛(諾氟沙星)。
6.急性期拔牙。
(二)根管治療術。
根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壞死、壞疸或尖周病的一種方法, 通過清除根管內的壞死或壞疸物質, 進行適當的消毒, 並根管充填去除不良刺激, 促進尖周病變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