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胸腔穿刺併發症及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胸腔穿刺在門診或者是住院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檢查方式, 這種檢查操作起來風險是非常低的, 不過如果一旦出現併發症的話, 是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很可能是會增加疾病的復發率以及死亡率, 因此大家如果需要做胸腔穿刺檢查的話, 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醫院, 不然是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

胸腔穿刺常見的併發症有氣胸、胸壁血腫、血胸、複張性肺水腫等。 還有極少數患者可能在胸腔穿刺後產生腫瘤種植性胸壁轉移、穿刺針斷裂等情況。

1. 醫源性氣胸

醫源性氣胸是胸腔穿刺中最常見的併發症, 約占19%。 醫源性氣胸是影響患者預後的一大不利因素。 約1/3的醫源性氣胸患者需要留置胸腔引流管。 需要指出的是, 胸腔穿刺後胸膜腔出現氣體, 並不一定都是由於穿刺不當引起的, 也可能是存在基礎疾病(如肺不張、胸膜肥厚、支氣管阻塞、肺部腫塊等)的患者經留置胸腔引流管後,

胸膜腔負壓發生變化, 導致氣體反流入胸膜腔中所致。 若氣體量較少, 可暫不處理, 密切觀察待其自行吸收。

低體重患者(BMI

2. 出血

出血併發症包括穿刺點出血、胸壁血腫、血胸。 若患者在進行胸腔穿刺後出現生命征不穩定、血細胞比容下降、胸腔積液進行性增加等,

就要高度懷疑患者出現了血胸。 胸腔穿刺術後血胸的發生率是比較低的, 即使在一些患有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也不常發生。 英國胸科協會及介入放射學會專家共識指出:應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血小板計數 1.5、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的患者, 不建議胸穿。 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上述患者進行胸穿後未發生嚴重出血反應, 故臨床上應當充分評估患者狀況, 結合自身經驗及醫院設備條件, 綜合考慮是否進行胸穿。

3. 複張性肺水腫

胸腔穿刺後, 若要進行積液引流, 則一次性引流胸腔積液首次一般不超過600ml, 之後每次不超過1000毫升, 以防發生複張性肺水腫。 進行胸膜腔壓力監測可有效防止複張性肺水腫的發生。 若胸膜腔內壓力低於20cm H2O,則應停止積液引流。 當患者出現咳嗽、胸悶、向頸部放射的胸痛、頭暈等症狀, 應停止積液引流。

4. 超聲引導下胸腔穿刺可有效降低併發症的發生。

超聲引導下胸腔穿刺可大大減少醫源性氣胸的發生率。

應用超聲引導胸腔穿刺, 可方便操作者觀察胸腔滲出物的量、精確測定穿刺針深度、避開周圍重要組織器官。 對於有出血風險的患者, 超聲引導下胸穿, 可方便操作者識別出易出現術後出血的區域, 予以避讓。 如上圖, “安全三角”指胸大肌外側緣、背闊肌前緣、第五肋間隙、腋窩基底部組成的三角形區域。 通常在安全三角內進行穿刺, 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是極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