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愛牙日】中醫護牙有四法,可保百歲牙不落~值得一看

新媒體管家

中醫自古以來就對口腔健康非常重視, 尤其注重預防保健。

但是,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對口腔進行中醫特色的保健, 引發了很多的口腔問題, 如齲齒, 牙齦出血……

那麼中醫對於口腔保健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呢?

1

【赤龍攪海】

唐代名醫孫思邈是古代文獻記載的屈指可數的年過百歲的醫生之一, 他在其所著的《養生銘》中記載了“晨興漱玉津”的祛病益壽方法。

據傳, 他每天早上醒來時, 都會活動舌頭, 直至用舌攪出唾液, 然後徐徐咽下。 這種咽津養生功, 道教稱之為“玉液還丹”, 並把它發揚光大,

隋唐時期, 非常流行, 後世稱之為赤龍攪海。 俗稱“舌功”, 即用舌頭在口腔裡攪動, 從而促進唾液的產生。

練習這個口腔保健方法, 首先要心平氣靜。

然後, 將舌在口中上下、左右依次輕輕地攪動各9次, 先左後右, 以舌攪津, 通過攪動舌體, 以促進唾液的產生, 再將練功產生的這些唾液鼓漱十餘下, 分作三口慢慢咽下。

注意用意念送入下丹田。 咽津的時候, 要汩汩有聲, 但不宜太猛。 經常練習可以固齒健脾。 有學者研究發現, 古人造字時取意“舌上的水”為“活”字, 別有一番深意。

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 人體口腔的唾液裡面的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結締組織、骨骼軟骨和牙齒的活力, 尤其能強化血管的彈性, 提高結締組織的生命力。

唾液還能有助於中和、消除食物中的致癌物質。

2

【茶水漱口】

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 內地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齲齒病的比例高達98.4%。 據全國牙防組組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我國5歲兒童平均有齲齒4.18顆, 患病率達75%以上;全部換完恒牙不久的12歲兒童平均有齲齒0.88顆, 發病率達45%。

對於齲齒的發病原因, 隋朝著名醫家巢元方在其所著的《諸病源候論》認為, 齲齒的原因是飯後不漱口。

實際上, 我們的祖先是非常注重飯後漱口這一護齒理念的, 早在西漢成書的《禮記》中已有“雞初鳴, 鹹漱”的記載。

宋末元初的養生著作《三元參贊延壽書》中還有用濃茶漱口的記載:“凡飲食訖, 輥以濃茶漱口, 煩膩既去, 而脾胃自和, 凡肉之在齒,

得茶漱滌, 不覺脫去而不煩挑剔也。 蓋齒性便苦, 緣此漸堅牢而齒蠹且自去矣。 ”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 茶葉含有茶多酚測試表明, 綠茶的多酚含量較高, 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和一定的抗菌活性, 對致齲的變形鏈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3

【中藥擦牙】

明代醫學家江瓘編輯的有我國第一部中醫全科醫案專著之稱的《名醫類案》一書中, 記載了用薄荷玄明散(製作方法:薄荷60克, 硝石60克, 沒食子60克, 冰片2.1克, 玄明粉3克, 硼砂30克, 青鹽60克, 共研極細末, 擦牙, 治療風熱牙痛。

4

【按摩解牙痛】

針對不同類型的牙痛, 可以通過按摩不同的穴位來緩解。

對於突然襲來的牙痛, 可以通過按摩合穀穴和頰車穴得到緩解。

合谷穴位於虎口處, 用一隻手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隻手的虎口邊,

拇指屈曲按下, 指尖所指處就是合穀穴。

頰車穴位于頜骨邊角向鼻子斜方向約1 釐米處。 當咀嚼時咬肌隆起, 按之凹陷處就是頰車穴。 用拇指按住穴位, 由輕漸重按壓1 ~2 分鐘, 可起到解痙止痛的作用。

實性牙疼(牙疼劇烈)時可以配合按摩內庭穴——位於足背第二三趾間縫隙處。

虛性牙疼(牙疼時隱時現)時配合按摩太溪穴——位於腳踝踝骨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