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教你健康吃湯圓
元宵佳節教你健康吃湯圓
1、糯米補脾胃益肺氣
元宵湯圓的材料主要是糯米, 《本草綱目》中指出, 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穀。 糯米味甘、性溫,
元宵時吃糯米湯圓, 溫暖脾胃, 人氣息就會變得相當順暢, 以致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的作用, 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寒者。 此外, 糯米還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煙酸等豐富營養, 可以說糯米湯圓正是溫補強壯的食品。
2、元宵湯圓花樣多
據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 裡面帶餡或實心, 在北方叫元宵, 到了南方則叫湯圓。 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 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 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
傳統的製作方法, 南方做湯圓, 是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皮, 然後將餡包好;北方做元宵, 先把餡捏成均勻的小球狀, 放在鋪有幹糯米粉的籮筐裡不斷搖晃, 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 直至大小適中。
我們常見的元宵的吃法有兩種:
1、吃法一:水煮
以水煮為主要方式, 滑而不膩, 受適人群甚廣, 可謂老幼皆宜之道。 如今人們為了健康, 又在水中添加了蔬菜汁、糖桂花、紅玫瑰等, 使水煮元宵的湯汁中營養素豐富, 口味更美了。
2、吃法二:油炸
一般是軟面的湯圓經小火慢炸。 炸元宵雖然吃起來更加突出了鮮香的獨特風味,
提示:有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潰瘍、胃食管反流、膽囊炎、膽囊結石的病人, 以及老人和幼兒, 更要注意吃得適度、適合。
吃元宵可能吃出七種病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的傳統習俗。 每年的這一天或之後的幾天, 元宵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 有的湯煮, 有的油炸, 有的水蒸, 用料也五花八門, 有葷有素, 風味各異。 但無論怎麼做, 怎麼吃, 都避不開油膩、難消化這兩大特點。
廣東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沙衛紅表示, 就以往的經驗來看, 吃元宵很可能吃出好幾種病。
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 表現為腹脹、反酸、噯氣、燒心等, 特別是原來有慢性胃炎、胃潰瘍的人容易中招;
急性胃腸炎, 多見於那些在春節期間大吃大喝、腸胃本就不太好的人, 元宵節的高糖高油對他們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急性胰腺炎, 和膽囊炎、膽囊結石有密切關係, 也會因暴飲暴食、高糖分高熱量飲食誘發;
食管燙傷或堵塞, 往往發生在吞咽功能差、反應慢的嬰幼兒及老人身上, 急性子的成年人也不時可見;
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在高脂高糖飲食下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病情, 出現一系列症狀。
健康吃元宵請注意五點
面對這麼多隱憂, 我們是不是該戒吃元宵呢?那也不用。 沙衛紅說, 只要適可而止, 一般胃腸道都能負擔。 但有幾點注意事項不能不提:
1、不要把元宵當正餐吃。
元宵除了熱量和糖並沒有太多其他營養, 如果一頓裡光吃元宵, 其他什麼都不吃, 從營養來講就不均衡。 要是幾餐或幾天都以它為主食, 可能會出現營養缺乏的狀況。
專家建議, 元宵最好在兩餐之間吃, 當成茶點、甜品或加餐, 一次吃四五個、五六個,
2、不要空腹吃元宵。
特別在早上, 胃腸道功能是最弱的, 又處於高酸狀態, 元宵的高糖高油及黏性高的糯米外皮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導致消化不良或加重胃食道反流, 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3、糖尿病人最好選擇少糖、無味或鹹味的元宵, 烹調方式也建議用湯煮、水蒸而非油炸。
有的人喜歡在元宵湯裡放糖或酒糟, 那麼元宵應選用沒餡的, 以避免甜上加甜。
4、吃元宵的同時, 可以配合吃一點幫助消化的食物。
比如蔬菜、不太甜的有點纖維的水果(如橙)。 也可以喝一點茶“消滯”, 但茶不宜濃, 否則過多的茶鹼反而會傷害胃。
5、不宜吃完元宵就立即躺下。
由於高血糖狀態下胃的排空會延緩, 吃完元宵後馬上躺下很容易造成反流,建議適當走動,促進胃的排空。
吃完元宵後馬上躺下很容易造成反流,建議適當走動,促進胃的排空。